首页 > 机器人资讯 > 在“5G”加持,人工智能、汽车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在“5G”加持,人工智能、汽车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日期:2020-01-14   人气:  来源:互联网
简介:随着中国、韩国、英国、美国等国家均已启动5G技术的商用,自动驾驶和智能网联汽车在5G时代也有了加速发展的可能。 日前,百度与一汽红旗共同打造的国内首批量产L4级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红旗E界已经在长沙展开测试。这意味着,无人驾驶正在从实验室走上……

  随着中国、韩国、英国、美国等国家均已启动5G技术的商用,自动驾驶和智能网联汽车在“5G时代”也有了加速发展的可能。

 

  日前,百度与一汽红旗共同打造的国内首批量产L4级自动驾驶出租车Robotaxi-红旗E·界已经在长沙展开测试。这意味着,无人驾驶正在从实验室走上街头。

 

  事实上,“5G时代”下,包括一汽、上汽、吉利以及长城汽车等国内车企都已有了较为明确的发展规划。相比之下,库卡机器人,宝马、特斯拉、大众、福特、丰田等国际汽车巨头则纷纷在自动驾驶、AI情绪探测等方面加大研发投入力度,力求形成先发优势。
 

在“5G”加持,人工智能、汽车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


 

  掘金5G

 

  在5G技术的赋能下,嵌入式芯片、IOT(物联网)、大数据等前瞻性技术不断突进,智能网联汽车的发展正迎来新契机。公开数据显示,预计2020-2025年,5G将直接拉动1.3亿辆智能网联汽车的销售与应用;预计2020年全球车联网市场规模将突破6500亿元,中国市场规模将达到2000亿元。

 

  在如此巨大的市场红利面前,车企们正摩拳擦掌,纷纷与通信及科技巨头建立合作关系,力求让自己的产品适应“5G时代”下的新需求。如,长城汽车与包括腾讯、阿里、百度、中国电信、中国联通、中国移动、华为、高通等在内的8家合作伙伴签署5G智能网联汽车合作协议,宣布旗下首款5G智能网联汽车将在2020年发布。

 

  “未来,汽车作为一个多维的移动体验空间,将成为有感知、会判断、有温度,犹如一个在出行领域为人服务的机器人。”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技术中心副主任郭岩松认为,未来长城汽车主打的出行机器人将会有三大产品主张,即AI生活、AI伙伴、AI出行。

 

  其中,AI生活凭借可变换的智能空间,实现用户随时随地多任务多场景多体验的向往;AI伙伴打造亲密在线伙伴,让出行机器人成为用户的驾驶助手、情感伴侣、出行秘书、生活助理,使人车关系得到升华;AI出行则将实现全域全时在线、车服务生态聚合,以全生命周期的服务和体验,做到“感知你,主动参与你的生活”。

 

  实际上,不只是长城汽车,丰富的应用场景和良好的人机交互体验已成为5G时代下汽车企业的重点发力领域。早在今年4月上汽荣威就发布了全球首款5G智能网联SPV概念车型---荣威Vision-i;北汽智能化品牌ARCFOX在今年发布了首个商业搭载5G技术的平台——IMC智能标准架构。

 

  虽然5G技术从数据层面加宽了道路,并在自动驾驶、车联网等技术对汽车的智能化发展提供实际需要的数据支撑。但在郭岩松看来,5G时代的汽车至少要满足两个条件:一是产品全生命周期在线;二是全场景的生态服务。

 

  “全生命周期在线将保证顾客从拿到车开始,车辆就可以一直在线,直到报废;全场景的生态服务将为我们提供一台有智慧、有温度的车。”郭岩松认为,目前的智能汽车并不能识别“你”是谁,更多是司机下一个指令后,车才会反应一个动作,而真正的智能汽车首先应该做到能够识别“你”是谁,并会根据“你”的喜好提供不同的服务。

 

  智能网联汽车≠软件功能的简单叠加

 

  事实上,历经数十年发展,智能网联虽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在人车关系上,消费者却一直面临着感知与体验的分裂。

 

  目前大多以AI语音、智能交互和多屏联动为卖点的智能互联汽车虽已落地并交付,但却因功能方面的限制以及技术方面的不成熟,最后沦为“鸡肋”。

 

  有分析认为,智能互联拼命打通车与人的沟通管道,却对于自身的功能缺乏整合,而将手机上的功能移植到车上,需求只是暂时转移,却并未被重新创建。

 

  在此背景下,车企加强了与互联网公司之间的合作。车企拥有雄厚的设计、制造以及创新层面的基础实力,可以提供较强的汽车电子、车内计算能力,互联网公司则在网络生态、数据应用、AI技术上更具优势。

 

  “中国是全球自动驾驶汽车最大的市场,中国在互联网方面也走在前列,库卡机器人,两者结合,能够产生标杆作用。”一位不愿具名的汽车行业分析师向记者表示。

 

  公开数据显示,2019年中国车联网用户规模为2400万户,未来五年(2018-2022)年均复合增长率约18.04%,2022年中国车联网用户规模将达到4698万户,市场规模将达到2702亿元。

 

  尤其是随着“5G时代”的到来,几乎让所有的科技巨头开始跨界切入汽车领域,纷纷建立自己的“朋友圈”,车企与科技巨头们正在联手打造一个基于5G技术背景下的开放的生态圈。

 

  如,腾讯目前已与宝马、奔驰、奥迪、广汽、长安、一汽、吉利、东风、现代等17家车企展开合作。腾讯认为,未来智慧出行的核心进化方向是通过智慧化的技术手段,推动生态化的产业协同发展,最终实现人性化的出行服务。

 

  相比之下,KUKA机器人维修,基于阿里系丰富生活场景应用的斑马系统,则选择“牵手”天猫精灵、阿里云IoT和360等企业。如,斑马已经和饿了么合作,在全国100多个城市上线“智慧点餐”服务。

 

  在上述不愿具名的汽车行业分析师看来,5G时代所有的东西都将在车联网领域全部被打散、结合、重组。在重组的过程中,谁能够把这些“原子”真正组合出满足内部需求的最终产品,用户便会为这种结构买单。

 

  只有开放,生态系统才能差异化

 

  如今,车联网产业已经集齐了百度、阿里、腾讯(BAT)等互联网领域的头部玩家。有的车企直接采用互联网公司的整套方案;有的分别与阿里、腾讯成立合资公司,深度捆绑的同时实现共同研发;有的车企则在内部成立专门的团队,自我开发车联网系统。

 

  从一定程度上来看,互联网企业更希望将产品“打包”卖给车企,但这存在一定的排他性,车企无法自由选择应用生态。这会导致车企的智能系统同质化,车企无法借此形成产品的核心竞争力,用户体验难以提升。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网站所有人,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