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机器人资讯 > 机器人变“残疾人”?服务型机器人的困局与转机

机器人变“残疾人”?服务型机器人的困局与转机

日期:2020-06-16   人气:  来源:互联网
简介:在刚刚结束的世界 机器人 大会上, 新松机器人 创始人兼总裁曲道奎直言不讳地说,目前能够在市场上真正发挥作用的,还是 工业机器人 ;至于最早发起的 服务机器人 ,离真正成熟,还有很长的距离。 在曲道奎看来,尽管服务机器人已进入了广大的消费者领域,……

   在刚刚结束的世界机器人大会上,新松机器人创始人兼总裁曲道奎直言不讳地说,目前能够在市场上真正发挥作用的,还是工业机器人;至于最早发起的服务机器人,离真正成熟,还有很长的距离。

 

  在曲道奎看来,尽管服务机器人已进入了广大的消费者领域,但其未来技术、产业发展的路径还很长;现在的主要问题是,服务机器人除了“看”和“说”之外,很多动作都无法完成。

 

  “脑力超出了躯体,相当于’残疾人’。”曲道奎说。

 

  这并不是服务机器人第一次受到业内人士的冷淡对待了。此前,当猎豹公司发布了包括接待机器人在内的一系列产品后,前荣耀总裁、优点科技CEO刘江峰就对猎豹创始人傅盛表示“这些产品可能会很难卖”。

 

  刘江峰的论据在于,这类产品目前并不能够形成很好的用户粘性,而且商业模式没有形成很好的组织。

 

  市场的悲观论调只是一部分,更能够代表行业变化的,是一些领头公司的衰落。

 

  7月底,自媒体“智东西”报道了服务机器人企业上海棠宝机器人有限公司(下称“棠宝机器人”)由于资金链断裂被迫倒闭的新闻。在文中,棠宝机器人被称为“国内第一批服务机器人生产厂商”。因此,这家公司的负面信息也在某种程度上成为了行业的风向标。

 

  尽管棠宝机器人创始人王明高很快回应称,虽然公司现阶段已经引入了投资人并进行了重组,业务和客户服务、研发都在正常开展。但他也承认,自己“不幸掉进了一个坑,而且还不浅”。

 

  像棠宝机器人这样踩过坑的服务型机器人企业在过去几年中并不是少数。前期的企业数量高速增长和行业市场的容量本身并不相符,这自然会形成泡沫,而一些本身发展出现问题的企业自然成为了被淘汰的那一批,即便是“第一批领头公司”也不例外。

 

  过度扩张,大热必死

 

  从过往的履历上看,棠宝机器人的起步并不算差。

 

  正式成立于2017年6月之前,棠宝机器人曾经是新三板上市企业棠棣信息下属的一个机器人产品研发部门。在那个时候,棠宝机器人就已经获得了国家相关部门的认证。

 

  根据上述报道,2016年,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等相关部门颁发了首批中国机器人产品认证证书,棠宝机器人的证书编号为001;到了2017年10月,棠宝机器人还在十九大会议中心提供了巡逻安保服务。

 

  棠宝机器人的爆发,伴随的是机器人行业的整体发展。在当时看来,这是一个不折不扣的风口。

 

  如雨后春笋般冒起的公司,也许不是都能够出现在人民大会堂,但总是可以进驻到大大小小的购物广场、或者政府机关之中。那是服务型机器人的黄金时代。

 

  在机器人大潮下,投身其中的企业们也在扩展着自己的规模,希望在爆发期来临前尽可能地积聚基础。例如,棠宝机器人就在2017年和百度合作推出了定制化的产品,以及一些针对医疗行业的服务机器人,甚至有报道称,棠宝机器人已经和建设银行(6.800, -0.08, -1.16%)达成了业务合作。

 

  小兵(化名)之前所任职销售的一家服务机器人公司也在那个时候开始寻求银行、金融等领域的合作机会。这家公司之前的产品大多数卖给的是餐厅和商铺。“多进入一个领域,成功的机会就越多。”

 

  对行业前景的乐观态度,驱使着许多企业心甘情愿地扩张着自己的业务。这样的好处在于,能够找到尽可能多的市场,从而为自身赢得潜在的利润空间。

 

  不过,行业的走向最终和人们的预期走出了一条交叉线。2017年下半年开始,机器人行业开始退烧,国内众多曾经活跃的初创公司也归于沉寂。

 

  在这个前提下,大力的扩张反而成为了企业们的累赘。

 

  工信部副部长辛国斌就曾经于2016年在公开场合提出过警告。他认为,在热潮之下,机器人产业已呈现出投资过剩的隐忧,机器人企业要避免盲目扩张和低水平重复建设。

 

  对于棠宝机器人来说,多面出击然而没有带来稳定收入的结果是,一旦股东公司经营情况出现混乱,它们就无法保持自我输血能力,最终踏入深渊。

 

  青岛飞跃机器人CEO、中国自动化学会产业化处负责人宋云飞则认为:“一个创业公司不能想着什么环节都参与,又要搞研发,工业机器人维修,又要搞市场,又要搞销售,精力很难兼顾。”

 

  对于初创企业而言,进行扩张能够带来的好处之一是节省成本,提高价格竞争优势。

 

  然而与此同时,它们的人手往往相对有限,而机器人又是一个对技术专业化程度相对较高,人才相对短缺的产业。这意味着一旦公司把握不好不同业务之间的投入力度,让不合适的人员负责相关业务,很容易会导致公司的发展失去平衡。

 

  “比如我是一个搞科研的,KUKA机器人维修,那么创办的公司自然也是科研型的,对于投标之类的就得一点点去学。如果非要去大力搞销售,那么肯定要死掉。”宋云飞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

 

  小兵此前在公司负责的是面向一般商家的销售。然而当上级交给他向银行机构推销产品的任务之后,他开始感到举手无措。

 

  “比如一些高端金融机构的项目,投标都有自己的步骤和要求,比如要有专门的计划书等等,自己在这方面的经验比较缺乏,因为一般商户没有那么多的要求,看到产品靠谱就会打款。”小兵说。

 

  为此,他所在的企业对销售团队进行了相应的扩充,这带来了额外的成本。然而产品的不足使得它们的销量欠佳,最终这些投入的成本也没能转换成效益。

 

  小兵虽然没有直接接触过棠宝机器人,但看到后者最近深陷泥潭的消息后,还是有些感慨,“像这种体量的公司,可能一下子走得太快,一步没跟上也会出现问题。”

 

  “这样的问题其实不仅仅出现在机器人行业,像金立手机的危机,其实也是这个道理。”他说。

 

  我有需求,你能解决吗?

 

  除了盲目扩张导致的后劲不足之外,服务型机器人企业的一个困境还来源于,市场的爆发实际上与需求并不同步。大量玩家的涌入,所造成的是市面上产品质量的参差不齐,满足用户需求更是无从谈起。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网站所有人,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