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机器人资讯 > 深度探访100家工厂,解读自动化升级秘诀

深度探访100家工厂,解读自动化升级秘诀

日期:2025-01-09   人气:  来源:互联网
简介:制造,即将原材料加工成半成品或产品的过程。 在制造过程中,工厂为降低单一产品的生产成本,大批量、多次的将原材料加工成半成品或产品,并销售给下游企业或终端消费者。事实上,我们生活中的绝大多数物品,都是制造出来的。 1920年 制鞋精加工车间(刷胶……

制造,即将原材料加工成半成品或产品的过程。

在制造过程中,工厂为降低单一产品的生产成本,大批量、多次的将原材料加工成半成品或产品,并销售给下游企业或终端消费者。事实上,我们生活中的绝大多数物品,都是制造出来的。

 

深度探访100家工厂,解读自动化升级秘诀

 

1920年 制鞋精加工车间(刷胶、贴底、钉跟)

地点:北安普敦 英格兰

1785年,James Watt发明了第一台具有实用价值的蒸汽机,并成功用于纺织制造。工业革命由此正式拉开序幕——在随后的50年里,人类生产纺织品的效率提高了50倍、炼钢的速度提高了15倍。

随后的234年,现代制造从工业1.0的机械化、模块化,成长到工业2.0 自动化与电气化。上世纪50年代出现的机械臂、电子以及网络等将工业3.0信息化推广至了全球。本世纪智能化、柔性生产引领着工业4.0向前进。

与此同时,世界的制造的中心从英国发展至法国,再到德国、美国与日本,而今已迅速发展至中国。2018年,中国制造业产值26.5万亿元人民币,已连续9年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占据世界制造业产值的27.1%。

 

深度探访100家工厂,解读自动化升级秘诀

 

全球制造业中心

当今世界制造业格局已然形成,以美国、欧洲与东亚为代表的全球三大制造中心,中国的地位不容小觑。

但这不代表中国的工业发展水平已经达到了世界的领先水平。根据中国经济信息社发布的《全球智能制造发展指数报告(2017)》,中国在全球智能制造发展指数中综合排名第六位。其中美国、日本和德国位居第一梯队,是智能制造发展的“引领型”国家;英国、韩国、中国、瑞士、瑞典、法国、芬兰、加拿大和以色列位列第二梯队,是智能制造发展的“先进型”国家。

 

深度探访100家工厂,解读自动化升级秘诀

 

全球智能制造发展指数综合评价结果

在这些“引领型”与“先进型”国家中,美、德、日、英、韩均有众多具有代表性的的知名工业制造企业如英特尔、通用电气、大众、博世、索尼、日立、三星等。北欧国家中的宜家、爱立信,ABB,诺基亚,乐高,SKF也颇有名气。

根据另一份关于制造业未来发展的报告《2018 年“制造业的未来”准备状况报告》,作者选取了59个评价指标来评估一个国家的制造业驱动因素和未来发展的可能性。

 

深度探访100家工厂,解读自动化升级秘诀

 

制造业驱动因素

“大而不强”是我们对中国制造业的总体认知:在科技含量、技术水平、产品质量、制度环境等方面,中国还有相当大的赶超空间。在这个过程中如何平衡经济与社会、发展与环境,仍是不得不面对的难题。

在中国,我们熟知上汽、北汽、吉利这样的汽车制造企业,也了解中石化、中航、中国兵器这样的重工业。当然美的、华为、小米也逐渐进入我们的视野。但这些企业只占到了中国工业企业近40万户中的凤毛麟角,隐藏在中国广袤土地中的中小企业们的真实发展及工厂的状况又如何?

本文作者根据其所在的大象机器人(Elephant Robotics)三年来走访的国内上百家制造业企业与工厂,从几个人的小作坊,到世界500强制造业企业的所见所闻,力求可以总结归纳中国制造业的共性问题,并写作此文,希望可以对制造业的朋友们提供一些建议。

本文主要从以下几个类别的制造业展开探讨:

一、汽车制造业:汽车主机厂、零配件一二三级供应商

二、3C制造业:手机、白家电、配套零配件

三、器材制造业:体育用品、金属加工

四、纺织业(服装服饰)、制鞋、制包(箱)业

五、通用与专用设备业:自动化设备厂

六、以及其他典型制造行业等

 

深度探访100家工厂,解读自动化升级秘诀

 

依据工业1.0-4.0的基本概念,自动化层面可分为:机械化、自动化、信息化、智能化/柔性化。本文中,我们从“工厂规模、自动化水平”两个维度定位企业的状态。试图探索什么类型的工厂在哪个阶段适合什么样的自动化,并尝试给出一些操作性强的解决方案。

 

深度探访100家工厂,解读自动化升级秘诀

 

从工业1.0-工业4.0

为保护受访企业信息,在不影响探讨分析的基础上,我们选取了八个不同类别的工厂,综合多个工厂的概况进行整合叠加,以求更客观地展现工厂的通性。本文所涉及企业叙述均不特指某一企业。

01 对自动化的态度:“先解决温饱再考虑升级”

工厂A:某汽车零配件厂

规模:15-20人

阶段:工业 1.5

乌黑深绿的冲压机、散落一地的废料尾料,硕大的工业落地扇。工人从机床旁的工作台上拿起一块铝片,放入冲压机之中进行加工。

接待我们的是的五十来岁的车间主任,以前是浙江乡下的农民,后来跟随同乡人来到厂里工作。带着我们在工厂快速转了一圈后,车间主任慢悠悠地说:车间一共两千多,分成五个部分,分别是冲压、焊接打磨、喷涂、仓库以及办公室,表面处理是外发的。也可谓是麻雀虽小五脏俱全了。

根据车间主任的介绍,工厂现在主要零散地做一些特种车辆设备的改装零配件,偶尔也定制一些特种油罐,进行焊接工作。前几年单子多的时候有过40多人,定制过两三台自动焊接的设备(两轴),但自从17年开始,我国开始注重“环保”议题。工厂将原本的喷涂以及表面处理都停了,加之这两年市场不景气,现在只有工厂只剩下15、6个人做一些零散的零配件加工。甚至没有一条像样的产线,工业机器人维修,只有零散的机器在工厂中运行着。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网站所有人,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