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有效负载?如何控制您的库卡机器人?
- KUKA库卡机械手KR360维修保养技巧分享
- 维修保养|库卡KUKA机器人KR 210维修保养经验丰富
- 库卡KUKA机器人维修保养小手册
- 维修保养|KUKA库卡机器人维修保养干货知识
四问正“走红”的智能机器人
■本报见习记者 程唯珈
访谈嘉宾
◎李淼:库柏特科技有限公司创始人兼CEO
◎邵天兰:梅卡曼德公司创始人兼CEO
◎张华良: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副研究员
双十一购物狂欢刚刚过去,“爆仓”的快递一直是无数“剁手党”的心头之痛。
不过,今年的情况似乎有所不同。
11月9日,京东的20多台智能配送机器人从北京海淀区出发。这些智能配送机器人将会根据调度平台发出的命令,www.zr-kuka.com,将京东的快递送到用户的手中。这些机器人可以识别躲避障碍物,在快到目的地时还会将取货信息发送给用户,让用户前来取件,大大提高了快递的配送效率。
今天,像这种能送快递的智能机器人已不在少数,形形色色的各类机器人就更多了。它们是如何“走红”的?又将给我们生活带来怎样的改变?为此《中国科学报》采访了相关从业者和专家。
1 为何近年来智能机器人
逐渐“走红”?
李淼:智能机器人最早应用于工业领域,即工业机器人,目的是使其从事一些有危险的或者人力无法胜任的工作,主要集中在核燃料处理等方面。后来,欧洲人发现这些机器人在汽车领域较为实用。因此,基于汽车行业发展了很多机器人,诞生了库卡、莱斯等知名品牌。从宏观角度说,智能机器人基本上是伴随着汽车产业的兴起而发展的。
如今,随着传统产业的转移、汽车进入到饱和阶段,“3C产品”开始在全球产业中引领风骚。还有一些制衣制鞋产业包括食品制造在内的加工产业也在慢慢兴起,各行各业衍生出大量新的需求。因此,在这些领域也兴起了智能机器人,代替人类手工劳作。
张华良:机器人一直存在,虽然也拥有自动化能力,但传统的工业机器人并不具备智能,因为它连“感官”都没有。基本上只是按照程序,接收信号并执行,即使中间出现意外状况也依旧死板执行。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以及需求的变化,部分产品出现了个性化定制,传统机器人在适应上存在问题,亟须实现智能化发展。整体而言,智能机器人的兴起是用来适应固有领域生产模式的变化,和更多存量领域和增量领域的需求。
2 目前智能机器人技术
发展到什么阶段?
李淼:机器人是一个多学科交叉融合的产品形态,它的智能化涉及多方面。
第一,智能机器人离不开设计。国外有个专门的研究方向叫body intelligence,翻译过来就是本体智能。
第二,是感知能力。要做到精准感知或者实时感知,需要涉及到视觉、力控、触觉以及更多的其他多模态的交互,各种各样的传感器、超声波等都可能有添加。
第三,是机器人对信息的判断接收。机器人需对接收到的信息做出决策,就像大脑一样要做判断。比如判断该行动是好是坏、该把物体放置何处等。
第四,库卡机器人,是机器人的精准执行。决策完毕后机器人需要执行。它跟以前死板的执行行为不同,精准执行充满不确定性。比如说在汽车行业,机器人搬一个汽车,其实产线每次都是固定的。但是现在随着情况的多变,也要求它根据状况实现精准执行。
第五,反复迭代学习的能力,即最终实现一个大闭环。
基本上,很多研发智能机器人的公司、研发者仍停留在第一、第二和第四阶段,能够做到把这个大闭环连起来的,目前还不是很多。
3 智能机器人最可能在
哪些方面大显身手?
邵天兰:最重要的就是在汽车、家电、物流这些以生产为主的行业。比如在物流的传送等,包括一些原来自动化程度很低的行业,比如制衣、制鞋、汽车组装、玩具组装等人力密集型行业都会有智能机器人的身影。当然,假如机器人被赋予更多智能,它的应用范围会比现在更加广阔,可以实现对三大产业的全面覆盖。
张华良:智能机器人多应用于工业领域。除了一些特殊的类型,比如助残机器人、养老机器人等会在服务行业应用。当然,基于日常生活的需求,它们可能也会来到我们身边。比如在一些无人销售商店,商家也都配了机械臂来实现对物体更好的操纵,包括会泡茶的机器人等。
我把智能机器人分为两类,一类是实体机器人,一类是“软体”机器人,KUKA机器人示教器维修,比如各大电商、电信运营商等的智能客服,就属于“软体”机器人——因为它也具备执行能力。
4 如何看待有些人担心
智能机器人会抢走他们饭碗?
邵天兰:其实中国现在缺少工人。那些重复性很强、脏累、危险辛苦的工作,很多年轻人并不愿意去做。所以,我觉得机器人不会取代人的工作岗位,因为现在这些岗位真的没有人做,即使这个岗位的工资高于社会平均水平。如果机器人能把这种最苦最累的工作做了,那么将会创造更多优质的岗位。
这其中的逻辑是,当低端的岗位用机器人替代后,人力成本会降低,更好的岗位就会涌现。
所以我认为机器人反而是创造就业的一个手段。例如德国、韩国、日本等失业率非常低的国家,它们都拥有较大密度的机器人使用量。而那些失业率高、工资低的国家,比如东南亚一些国家,机器人使用率也较低。
因此,不管从数据上还是从逻辑上看,机器人反而是一个创造中高端工作岗位的途径,可促进产业向中高端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