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什么是有效负载?如何控制您的库卡机器人?
- KUKA库卡机械手KR360维修保养技巧分享
- 维修保养|库卡KUKA机器人KR 210维修保养经验丰富
- 库卡KUKA机器人维修保养小手册
- 维修保养|KUKA库卡机器人维修保养干货知识
艾利特再获5000万A轮融资!揭秘“智能工人”的缔造者
艾利特再获5000万A轮融资!揭秘“智能工人”的缔造者
1月3日,为机器人装配大脑,通过人工智能技术的嵌入真正实现人机协作的北京艾利特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艾利特)宣布,其获联创策源领投,元禾原点跟投的5000万元A轮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协作机器人的量产。这一融资案例的落地正式打响了2018年机器人行业融资的第一枪!
艾利特于2014年年底成立,2016年6月开发出第一款产品机器人控制系统,产品一出即拿到朗玛峰创投的1500万pre-A轮融资,旨在将控制系统产品化。
自pre-A轮融资至今不过一年多光景,艾利特已在原先产品系列化的基础上进行了延伸,不仅开发出机器人控制系统,还开发了驱控一体机,这两款产品都已经上线销售。
事实上,频获资本亲睐的艾利特,其信息却鲜见报端,这是一家怎样低调而颇具战斗力的企业?跟随高工机器人网一同去揭开艾利特的神秘面纱。
1)始于控制器,而不止于控制器
艾利特可谓出身名门,是由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机器人所及清华大学精仪系博士、博士后发起成立的企业,专注于智能工业机器人的研发与制造高达十五年之久。
创始人兼董事长曹宇男娓娓道来艾利特的发展轨迹。师从于王田苗教授的五位博士和硕士,依托国家项目的契机,最早于2003年与广州数控合作开发了其第一款控制器GSK980TD系统,团队由此从数控领域起家。
到了2009年,面对国内机器人控制系统处于一穷二白的境地,团队又与埃夫特合作开发了机器人控制器,从而正式切入机器人控制领域。
积累了丰富的学识与项目落地的经验,从清华大学毕业后,曹宇男毅然投身于机器人的创业当中。由于长期与南通地方政府建立了合作关系,在艾利特建立初期,即获得了南通政府一定的补贴。这一切,都促使艾利特在2016年6月顺利开发出其第一款机器人控制系统。
可以说,从团队组建的那一天起我们就传承了运动控制的优秀基因。曹宇男表示,沿着控制器这条主线,艾利特依序从传统的工业机器人运动力学控制,延伸到协作机器人人机共融的控制功能,再深入到人机智能,实现从小脑到大脑的进化。
曹宇男进一步解释,机器人的核心就是控制,从工业控制这些简单的动作行为和工艺的实现,到机器人的人机交互,再到机器人的自主决策,这才是真正意义上大脑的功能。
秉持这一理念,艾利特的技术拼图正在逐步丰满和完善:机器人硬件、算法、操作系统、离线编程、集成工艺,全线产品的布局均为自主研发。
基于产品的逻辑以及对集成的理解,艾利特正在走一条完全自主的路线,将细分领域做成项目产品,打包给客户交付,尽量屏蔽掉非标自动化的东西。同时,艾利特的产品也涉及了客户定制,包括示教器模块等,以满足特定工艺的需求。
曹宇男笑言:我们团队都是一帮‘奔四’的‘土博士’,因此对于创业非常谨慎,会运用以硬件为基础的传统工业思路,希望将技术落地。基于此,我们会不断尝试,既要有阳春白雪,也要有下里巴人;一手抓精神文明,一手抓物质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最后才能聚焦成功。
2)一纵一横实现AI+智能机器人的进化
谈及艾利特的产品定位,曹宇男归纳出一纵一横的思路。一横,即为机器人本体厂商适配控制器与驱控一体机。一纵,则是以控制的优势开发下一代机器人与AI集成。
据了解,目前艾利特共有50余名研发人员,致力于三大产品方向。其一,机器人核心控制组,负责核心控制与工艺的开发,满足机器人厂家五花八门的需求。其二,20人左右的团队专攻协作机器人技术,包含整机的机械设计、结构设计、工业设计、UI设计,伺服电机与驱动以及算法、编码器的开发等;第三组团队则对机器视觉进行深入研究,致力于面向机器视觉的AI集成。
谈到今年大热的协作机器人,曹宇男更是滔滔不绝。在他看来,将协作机器人称为下一代机器人更恰当,其属性更像是一个工具,凭借其小型化、高易用性、制造成本低、价格更便宜,多传感器融合、应用范围更广等特性,让大小机器人企业都跃跃欲试。
但是,产品能上市并实现量产的厂家并不多。曹宇男认为主要有三大原因。首先,协作机器人最核心的技术仍然是控制,这是产品PK的重中之重。协作机器人的控制不仅包括又快又准、奇异点的避障、轨迹规划等传统工业机器人运动控制的基本要求,还包括拖动示教、自主避障、力矩实时前馈、碰撞检测、视觉的集成等。
未来,协作机器人将是‘智能的工人’,拥有自主决策的能力。因此,协作机器人的爆发潜力巨大,核心就在于谁掌握了‘控制’这一制高点。曹宇男说道。
此外,高度集成化的关节同样是技术关键点,减速机、电机、驱动、抱闸等高度集中化的模块,决定了机器人本体的精度和能力。
与此同时,协作机器人的竞争力还体现在成本控制上。在曹宇男看来,成本的控制能力一方面依赖于整个国产机器人核心部件的产业升级。另一方面,产品越自主,成本越低。
在上海工博会上,艾利特首次展出了其七轴协作机器人的样机,这款协作机器人正是集齐了以上三大核心竞争力。EC75协作机器人嵌入了艾利特完全自主研发的控制系统和模块化关节,集成了最前沿的AI能力,KUKA机器人维修,在保持高性能的同时实现了极致的成本控制。
艾利特的七轴协作机器人将于2018年6月上市并量产,对标库卡的iiwa,预售价格将低于7万。曹宇男透露,届时除了发布七轴的3kg和7kg两款不同负载的产品以外,六轴协作机器人也将同期发布。
曹宇男还透露,艾利特正在苏州建设6000平方米左右新工厂。截至目前,苏州工厂的人力部署已基本完成,年后将开始产品的批量化生产。他介绍,苏州工厂将成为公司的总部,主要负责产品的落地;北京子公司则是前端研发中心,库卡机器人驱动器维修,确保机器智能、高工艺研发等前沿技术的领先,KUKA机器人维修,打造‘智能工人’。南通公司作为艾利特的子公司继续留存。
3、关于智能和未来的表达
占据制高点一直是艾利特秉持的信念,以求沉默中爆发,不鸣则已,一鸣惊人。这一信念在艾利特最新推出的demo上表现得淋漓尽致。
在智能物流实时物体分拣与抓取系统中,应用了最新的深度神经网络(DNN)技术,基于自主开发的物体识别、抓取位姿预测算法,引导机器人实现对随机刚性物体的精准抓取,而并不需要事先获取任何物体模型数据。
该系统通过2D和3D数据的融合,降低深度视觉传感器的精度要求,提高抓取成功率、增强抓取系统的通用性,并支持混杂物体抓取。
曹宇男介绍,这一展示型demo最大的特点是随便一个物品,如手机、水杯、纸盒等,只要不超过机械臂的负载能力,机器人就可以抓紧物品,通过自主学习和自主决策实现分拣。
该系统可以与协作机器人实现天衣无缝的配合,广泛应用于3C、物流、零售、餐饮等行业,为工业环境的智能工人和服务业机器人的抓取应用提供坚实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