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机器人资讯 > 人工智能远在天边?错了,它此刻就在帮你指挥交通

人工智能远在天边?错了,它此刻就在帮你指挥交通

日期:2019-03-07   人气:  来源:互联网
简介:人工智能远在天边?错了,它此刻就在帮你指挥交通 在大众舆论和一般城市居民看来,人工智能可能是高高在上的,更多存在于实验室和昂贵的企业服务中。但事实绝非如此,AI的本质是以更贴近人类思维的方式,处理传统计算机难以应对的任务,从而提高信息的链接……

人工智能远在天边?错了,它此刻就在帮你指挥交通

在大众舆论和一般城市居民看来,人工智能可能是高高在上的,更多存在于实验室和昂贵的企业服务中。但事实绝非如此,AI的本质是以更贴近人类思维的方式,处理传统计算机难以应对的任务,从而提高信息的链接与处理能力。从技术原点上看,AI将是无比贴近现实世界的一项技术。让更多人感受到AI,感受到AI对经济民生的加持,是AI技术的真正意义所在。

比如说我们最熟悉的一个词:城市,就是一个可以让AI大展拳脚的目标。

拥挤的人流、紧张的交通,和无数人员物资的调运,巨型城市本质上是无数数据的流动,但这些数据却缺乏指挥和思考,各自按照自身意愿流动。很多拥堵和事故,都是在这一基础上酝酿而成。AI和城市交通的结合方案有很多,但比较成功的却很少。这里不妨介绍其中一种,以此为案例解析一下AI在城市运作中的作用和产业落地价值。

去年10月的云栖大会上,阿里云宣布将给杭州安装一个大脑,一个可以对城市大数据进行自我分析、自我判断、自我处理的人工智能系统。这就是很著名的阿里云ET城市大脑,它的第一个目标是杭州的交通。并且其后陆续在多个城市打开了AI赋能城市管理与交通的矩阵传递。在刚刚结束的今年的云栖大会中,城市大脑交出了一年以来的答卷:城市大脑1.0正式接管杭州128个信号灯路口,试点区域通行时间减少15.3%,高架道路出行时间节省4.6分钟。在主城区,城市大脑日均事件报警500次以上,准确率达92%;在萧山,120救护车到达现场时间缩短一半。

人工智能与城市的约会,已经从愿望变成现实。

没有回归不限行的城市,除非让人工智能接管交通?

不得不承认,杭州这座城市在很多次经济与技术变革中都是勇敢的。据我所知,在杭州与ET城市大脑的合作之前,库卡机器人驱动器维修,世界上是没有真实城市将部分交通指挥权下放给智能体,让机器去代替人工指挥交通的。从各方资料来看,库卡机器人驱动器维修,阿里云与相关企业、科研部门在杭州的这次合作,对各方来说都是一次挑战。好在从结果来看AI并没有让人类失望。ET城市大脑装配之后首先在在杭州萧山区的部分路段试运营。数据显示,通过ET大脑对路段红绿灯的智能控制,实验路段的通过能力提升了11%。极大提升了萧山区城市路段通过率。

(ET城市大脑优化红绿灯效率)

之后,ET城市大脑的交通应用场景也在不断增加,比如智能控制左转通道,比如控制高架桥的车流量。要知道,高架桥这种东西,上去1千辆车可能没问题,上去2千辆车就可能大家都走不了。流通速度和车辆数之间的平衡决定了最大的交通效率而这个效率近乎是人类无法计算的。

ET城市大脑的目标,是让杭州在2022年亚运会的时候变成一座汽车不限行的城市。这个目标听起来简单,但仔细想想却很有困难。要知道,大城市的人口和车辆保有量永远是上升的。一旦城市推出了限号等限行政策,就近乎是不可逆的。截至目前为止,世界上没有任何一座城市是颁布了限行政策后又取消的。

但这个不可能,却很有可能正在被人工智能改变。

技术光合:裂变反应与平台效应

每一项黑科技背后,都有着一套严密的技术构造与技术逻辑。城市ET大脑这样的AI体系也不例外。

ET城市大脑本身,蕴含了从信息采集矩阵、数据交换中心、开放算法平台、数据应用平台组成,这是一套完整的可裂变、可延伸的城市人工智能应用体系。整个体系从关联着摄像头、路况数据采集装置的传感系统,一直延伸到运算体系与算法平台。而背后为这些能力提供可能的,是阿里云飞天运算系统等强大算力支撑。

凭借云计算基础的优势和体系化的技术集成,历时一年,ET城市大脑相继落地到苏州、衢州、澳门,证明了其本身的可复制推广能力。另一方面,可能比较少被人关注的是,城市ET大脑本身也在不断进行着技术创新。比如时空自编码器检测交通异常等AI算法对交通的加持,都由ET城市大脑团队完成,工业机器人维修,并得到了快速部署。

(时空自编码器检测人群通过率)

凭借体系和技术的弹性延展,未来城市大脑这个命题很可能不仅限于交通。从数据交互到算法的不断完善,整个ET大脑的体系是相关联的,未来很有可能从交通延展向城市生活与经济的方方面面。比如物流、安防、水利、灾害应对,都可以用类似的技术能力进行加持,并组成更优质的机器学习进化逻辑。从一个端点出发,ET城市大脑或许在进行一场关于技术的光合作用。或许不需要太久,绝大多数中国城市居民都可以感知到AI的温度。

普惠和落地:人工智能应向何处去?

在分析阿里的AI战略时,有个必须要注意的逻辑:从城市大脑到工业大脑、医疗大脑和环境大脑,阿里云的人工智能战略始终保持着与经济民生需求的高频同步。这其中当然与技术战略层面的考虑相关。但更多的可能说明了阿里云在数据库、大规模计算技术和硬件能力层面的领先,构成了ET大脑可以快速贴近民生,完成其他纯技术公司无法完成的AI落地场景。

AI是一件内外功必须兼修的事。技术创新能力不过硬就一切形同虚设,但与真实世界的连接能力太弱,会导致AI流于纸上谈兵。无法落地构成真实的产业价值与社会价值。目前来看,更合理的方式是将云计算能力、硬件部署和人工智能本身的算法、模型、逻辑结合,构成了快速、垂直化、系统化延伸的三重落地方式。通过精准场景和真实进度,让AI自证经济价值和对民生社会的反哺能力,从而获取更高的认知和肯定。

从阿里云和ET大脑的相关部署,也许已经可以看出阿里未来在人工智能领域的破局方案。基于技术影响现实的路上,阿里云很可能铸造一道差异化的产业壁垒。从这次云栖大会披露的成果来看,阿里云的人工智能能力已经开始在各个垂直领域落地生根。比如茅台通过阿里云搭建营销平台,未来还会通过区块链构建防伪体系。通过大数据+人工智能的赋能,将消费者市场和制造连接在一起,走入了智能制造的道路。通过阿里云的云计算和产业场景优势,阿里云的人工智能正在走进很多我们意想不到的领域。大到环境、城市,小到新零售、制造业,金融、政府、交通、航空、体育。可以说,正是与行业紧密结合,与垂直应用深度捆绑的特征,让阿里云形成了与其他厂商不一样的AI战略。

当然,企业之间的良性竞争,更大的价值在于普惠民众和经济。就像我们每个人都期待不堵车的道路、不限行的城市,以及没有雾霾的蓝天碧水一样,每个人都应该可以期待AI带来的生活质量提升和经济水准提高。

AI不应该高高在上。至少在城市中,它应该存在于每一个角落。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网站所有人,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