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UKA移动机器人AMR助力全链路制造物流全面升级
- 库卡机器人无支承结构的 3D 金属打印
- 库卡机器人LBR iisy助力总线连接器质量控制自动化
- 库卡移动机器人发布重磅新品KMP 400P
- 库卡移动机器人赋能智造新未来
为抢占工业4.0先机徐工集团连放“大招”
14年7月1日,江苏徐州,一件极富变革意义的大事上演了。这一天,中国工程机械行业“龙头老大”、有着70余年历史的老牌装备制造企业——徐工集团,正式成立了一家子公司。与外界通常的认知所不同的是,这家子公司的视线不再仅仅停留在工程机械产业上,而是放眼整个中国制造业,以勇猛顽强之姿,迅速冲到了工业4.0革命的最前沿。这家新成立的子公司,就是江苏徐工信息技术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徐工信息”)。
彼时,尽管众多中国制造企业已经意识到新一轮工业革命正滚滚袭来,但像徐工一样专门成立公司、果决地冲向变革浪潮之巅的,却并没有几家。而此后的事实证明,这一富有前瞻性的重要举措,使得徐工这家传统的装备制造企业具备了某种“脱胎换骨“的力量,并在时代风云变幻之际,抢占了历史先机。
做出成立徐工信息公司决策的,正是徐工集团董事长王民。“徐工作为一家传统的装备制造企业,需要用信息化来促进自身的转型升级。早在2009年,我们就开始全面发力信息化,在集团内部启动了信息化整体提升工程,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其实在德国、美国等西方发达国家,传统制造业与信息化已经深度融合,而我们不能只是依靠外部力量,必须要建立起自己的信息化公司!”回忆起彼时的决策,王民斩钉截铁地说道。
徐工集团董事长王民接受现场采访
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徐工信息公司的成立,好比是徐工集团在工业4.0“征程”上所派出的一支“急行军”。这支“骁勇善战”的队伍长驱直入、一往无前,为体量庞大的徐工向工业4.0全面开拔开辟出了一条平坦大路。此后,徐工开始接连释放“大招”,库卡机器人驱动器维修,不仅掀起一股即将影响整个中国工业生态的力量,更为中国传统制造企业转型升级、布局工业4.0,提供了某种指引。
“黑马”驰骋
正式成立后,徐工信息开始推进三大业务:“两化融合”咨询服务、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工业物联网。短短两年时间,三大业务迅猛增长,一个又一个知名案例跃然而出。徐工信息如同“黑马”一般迅速崭露头角,在即将到来的工业4.0时代里飞奔驰骋,吸引了无数业界同行惊羡的目光。
“2014年7月1日,在徐工集团原来的信息化部门基础上,我们成立了徐工信息公司。不久之后,我们所接到的第一笔外部业务,就是红领集团。”坐在记者对面的张启亮不无感慨地回忆道。他曾是徐工集团历史上最年轻的部门负责人,一手操作、推动了徐工集团的信息化建设工作,如今担任着徐工信息公司的总经理。
红领集团是一家位于山东青岛的服装生产企业,原本并没有太高的知名度。在中国制造业迎来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其董事长张代理力排众议,坚决推进两化融合、发力智能制造,在很大程度上实现了大规模定制,从而使得公司业绩成倍增长,在服装产业一片凋零的“寒冬”里一枝独秀。而徐工信息对红领集团的精心塑造与全力付出,恰如一剂强劲的催化剂,促使红领在中国商业界声名鹊起,助力了其从一家此前并不太为人熟知的企业,迅速走红成为中国制造企业转型升级的“标杆与典型”。
张启亮告诉记者,徐工信息为红领集团提供的业务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两化融合的贯标与咨询;二是核心竞争力与可持续发展力的提炼与打造。项目开始后,经过深入访谈、充分研究、多方论证,他和另外几位专家为红领集团梳理出来一个具有里程碑式意义的概念——“C2M商业生态”。正是这个概念的提出与塑造,使得红领集团声名大振。它的确深度契合了红领的生产模式:消费者直接对接制造企业,省去中间环节;通过高度融合的信息化与自动化水平来实现大规模定制,满足消费者复杂而多样的个性化需求。此外,在红领集团的内部管理和信息化建设上,徐工信息的业务团队也及时给出了中肯的建议与指导,帮助“C2M商业生态”模式在红领集团更好地落地。果然,这一商业模式甫一亮相就在中国商业界引发了巨大波澜——甚至有人猜测,张代理和红领集团将是淘宝、京东等传统B2C电商平台的潜在竞争对手,极有可能上演一场颠覆。
徐工信息“出师大捷”,第一笔外部业务就帮助红领集团大获成功,这使得潍柴、陕鼓、陕汽、奇瑞、上航工业、华仁医药等各领域的知名企业慕名而来,与徐工信息在两化融合方面展开了密切合作;与此同时,在徐工集团内部,徐工信息通过实施一系列智能制造解决方案,帮助徐工的生产效率实现了大幅提升。
红领集团项目启动会
在徐工大吨位装载机智能化制造基地,现场独具特色的两条智能化生产线,数控机床、机器人、AGV小车等通过工业互联网技术实现了人与机器的对话,设备与设备的对话;而通过数据共享,信息交互,解决“信息孤岛”,最终达到智能生产。进到车间,只见生产线正紧张有序地忙碌着,但是却看不到几个工人。原来,一台终端已经成为整个工厂的“大脑”,工作人员只需在终端上进行简单的触控,就可以下达生产指令,这时机床、机器人就可以识别指令,开始智能生产。
事实上,徐工大吨位装载机智能化制造基地在建设之初,就定位于行业样板工厂,从生产管控、物料配送、质量检验等方面均制定了智能化方案。其带来的成效十分显著——在实施智能制造之前,原来1500人一年只能生产1.7万台产品;而通过发力智能制造,如今相同的人员,可以实现年产4.6万台。不仅是产能提高了,大量智能化设备的应用,特别是焊接机器人和涂装机器人的应用,更使产品质量得到极大提高,并且能够长期保持稳定。
国内首条全自动无人焊接线
“我们有着独特的竞争优势,首先,我们来源于制造业,对制造业的整体链条、各个环节都有着深刻的理解,我们站在徐工集团这个巨人的肩膀上;其次,我们又有着互联网的基因,徐工集团多年以前就在大力推进信息化建设,我们来自徐工集团的信息化部门,所以天生地就具备互联网和制造业的双重基因,并且双向深度融合。”张启亮不无自豪地向《中国机电工业》说道,“此外,我们是以实际应用来驱动自身技术发展的,所以更接地气、更容易落地。每当我们有了新的产品、新的解决方案,首先会在徐工集团进行落地实施;等实际效果很好了,我们再推向外部市场,所以能够真正帮助客户解决难点和痛点。”
这种独特的竞争优势,使得徐工信息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焕发出了强劲的战斗力。2016年年初,知名风电设备制造商天顺风能决定大力推进智能制造。在得知消息后,徐工信息迅速与天顺风能进行了接触,并针对其需求为其量身定制了解决方案;随后,在向客户进行汇报时,天顺风能方面从整个供应链变更层面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秉承“我们持续满足客户需求”的质量文化信条,徐工信息团队成员连夜策划修改方案直至次日凌晨三点钟,并制定出了更富深度、高度和针对性的方案,从而获得了客户的好评,一举入围竞标阶段。4月18日傍晚,天顺风能正式发布了招标通知,4月20日上午即开始竞标。留给徐工信息团队策划投标的时间仅有36个小时。为此,徐工信息团队成员快速部署、高效协同,凭借前期对客户的深入调研和方案准备,奋力鏖战36小时。在最后的竞标中,徐工信息凭借丰富的经验、绝佳的方案、执着的付出力挫佳能、罗克韦尔、MPDV、山大华天等诸多国内外一流企业,一举中标。
#p#分页标题#e#“天顺风能希望我们能够帮助他们全面提升整个生产管理智能化水平,包括风塔塔筒、风叶等产品所有的生产线——从生产过程的自动化到产品质量的保障,从生产计划到供应链、物流系统的高度协同,甚至产品的追溯等等。可以说这个项目起点高、时间紧、要求高。”回忆起实施项目的过程,张启亮不无豪情地指出,“但是我们勇于挑战,勇于突破,立志将这一项目打造成整个行业称道的精品项目,团队成员齐心协力、夜以继日,攻克了一项又一项难关。如今,项目已接近尾声,即将顺利完成!”
一方面有着互联网与制造业双重基因的独特竞争优势,另一方面又有着勇于挑战、不惧困难的执着奋斗精神,这使得徐工信息在智能制造领域快速崛起,赢得了一大批客户的青睐。“我们在智能制造方面的业务快速发展,今年以来已经签约了十多位客户。”张启亮信心满满地对《中国机电工业》说道,“我们的目标是到2020年,智能制造业务进入行业前五名!”
放出“大招”
2016年12月7日,江苏南京。一场由工信部和江苏省政府共同举办的国际顶级盛会——“世界智能制造大会”正式拉开了帷幕。来自全球近20个国家和地区的285家企业、27位中外院士和200多位业界顶级专家等共近4000名嘉宾参会。在展馆现场,众多国际知名企业纷纷盛装亮相,向往来穿梭的人群展示着自己的智能制造实力,其中既有ABB、库卡、卡特彼勒等一众国际巨头,也有海尔、航天科工、中车等中国制造企业。
徐工信息展位现场
徐工信息自然不会缺席这样一场高端盛会。其展区人山人海,人们兴致勃勃地观看、咨询徐工信息带来的新一代MES产品、PI终端、智能制造解决方案等一系列引领行业发展潮流的顶尖技术;而一个硕大的屏幕更是被人潮围得水泄不通——这便是徐工信息重磅展出的“首个工业物联网大数据平台”。
首个工业物联网大数据平台
在详述这一平台之前,我们先把目光倒回至半个月前的上海宝马展——在这届展会上,徐工携手阿里巴巴、华为、中国电信等,正式面向全球启动了“徐工工业云”。对于中国制造业来说,这无异于一场“强震”——“徐工工业云”构建起了一个庞大而完整的生态系统,对内涵盖了研发、采购、制造、营销、管理、售后等各个环节;对外则包含了客户、供应商、经销商和创业者。这一强大的生态平台完全颠覆了传统制造业的研发、生产、销售、服务模式,其中所蕴含的变革能量不仅将使徐工集团自身获得突飞猛进式的跨越发展,更有可能改变工程机械乃至整个中国工业生态的面貌。
徐工工业云
举例来说,有了“徐工工业云”,用户不必再像过去一样盲目购买设备,而是可以通过徐工的云计算去分析和构建自己的施工设备集群,计算某个项目需要多少设备、施工工期有多长、需要什么工艺工法;在签约订单之后,用户可以通过“徐工云”及时地了解订单生产在徐工进行到了哪个程度,是在采购、备产,还是在装配、下线,从而得知设备是否能在合同周期内及时交付;在售后服务阶段,客户可以通过“徐工云”及时掌握自己设备的健康情况,而通过徐工提供的远程故障诊断和远程服务支持,能够更好地保障设备的性能、解决设备的问题。在研发方面,“徐工云”也完全改变了过去凭一己之力“闭门造车”的研发方式,不仅将徐工集团分布在欧洲、美国、巴西、中国等世界各地的研发中心统筹为一个全球协同研发平台,而且还将研发的一部分开放出来,汇聚全球各地的智慧与“大脑”,共同解决技术难题;甚至平台还将客户纳入到了研发环节中,客户可以通过平台上的三维软件尽情去设想和设计真正属于自己的产品,而徐工将通过智能制造把客户的设计进行生产和落实,从而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定制;在采购方面,“徐工云”也改写了过去充满不确定性的采购方式,通过智能供应链管理系统无缝、精准、高效地与供应商对接,从而降低了资源的闲置、真正做到了“零库存”……可以说,所有这些无不对传统的制造业模式进行了彻底颠覆。
事实上,“徐工云”已经彰显出了强大的威力——今年4月,以建设“徐工云”为契机,徐工正式启动了“徐工杯”绿色创新设计大赛。这是一场真正的众创众智、开放共享的“智慧盛宴”,也是一种新时代下的全新研发模式:大赛发布的“小型化低噪声高效风机”吸引了全球几十个国家和地区的数百名参赛人员,借助包容性极强的徐工云平台,海量数据被充分共享,全球智慧在这个平台上融通融合,更多的不可能被一次次挑战、改写,世界由此变成了一个互动互通、共享智慧的巨大“实验室”;而最终的智慧融通诞生了多项具备转化价值和应用价值的成果。徐工也由此从一家传统的装备制造企业,迈出了向“互联网+平台型企业”的坚实一步。
“‘徐工云’是一个庞大的基础平台,相当于一个通道,而我们这次展出的‘首个工业物联网大数据平台’则相当于‘徐工云’上的一个具体应用。除此之外,‘徐工云’上还有研发平台、电商平台、供应链管理平台等等。”张启亮如是解释道“徐工云”与“首个工业物联网大数据平台”之间的关系。那么,这个工业物联网大数据平台又具备怎样的功能呢?
张启亮从展台上拿起一个黑色的小方盒,笑着告诉《中国机电工业》:“这个‘黑匣子’是我们自主研发的物联网智能终端,里面装有速度、温度、位移等多种传感器,通过把这个‘黑匣子’装在运行的车辆上,我们的工业物联网大数据平台就能实时接收到传回的数据。目前我们的平台上已经接入了超过31万台设备,通过对这些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就能实现诸多的价值——比如,我们可以看到每台设备的开工率,由于工程机械反映了基础设施的建设情况,我们可据此预测每个省的GDP。目前这些数据已经被国家统计局等相关部门采纳。再有,通过对数据进行分析,我们可以得知每个机手的操作行为习惯,可以据此为其定制保险,更好地保障他们在施工过程中的安全;还有,我们可以监控设备的运行轨迹、速度、工作情况等等,帮助机主提升运营价值;而从维修方面来说,我们这个平台可以对设备的健康状况进行监控,实施远程故障诊断和远程维护;也可以分析出每个区域的设备故障率状况,从而计算出我们该布局多少维修人员、备件和服务车……总而言之,其商业价值是十分巨大的!”
徐工信息总经理张启亮接受媒体采访
#p#分页标题#e#张启亮还告诉记者,徐工的工业物联网大数据平台不仅可以接入工程机械设备,还可以接入汽车、农业机械、环卫机械、军工机械等。目前已经接入平台的31万余台设备中,不仅有工程机械、农业机械,而且还有武警部队的装备。不久前,徐工信息为武警交通部队研发的装备指控平台在全国公路交通军地联合应急救援演练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其统一指挥能力、快速反应能力、整体协同能力以及设备安全管控等都在这一平台上得到了很好的诠释,彰显出了巨大的价值。“理论上来说,只要是行走的车辆,我们都可以接入进来。我们不仅要将工程机械产业相关利益者全部囊括进来,而且要走向大装备行业,进行跨行业应用,形成一个强大而富有生命力的生态系统。”张启亮充满信心地说道。
“向IT企业看齐”
新一轮工业革命正在全球各地如火如荼地展开。为了引领变革潮流、抢占制高点,各国都已在国家层面出台了重大战略——德国提出了“工业4.0”,美国大力推行工业互联网,中国也于去年正式出台了“中国制造2025”战略。虽然名称不同,机器人维修,但各国对于这场即将改变整个人类生产生活的新工业革命,都有着深刻的理解。暗中的比拼与较量,已然开始。而对于工业云平台,全球的工业巨头也都在密切关注并加速布局。这其中,GE的Predix平台发展地风生水起,走在了行业前沿。一些业内人士不无担忧地指出,随着Predix的全面开放、全球开发者的涌入,Predix将有可能会成长为工业领域的“安卓”和“windows”;而倘若Predix真能“一统江湖”的话,那在这一轮工业革命中,中国将再次错失机遇。
在此重要的历史关头,中国正迫切地需要一些具备实力的工业巨头企业“挺身而出”,去推动这场新工业革命在中国的大地上滚滚向前。而徐工集团恰在此时扛起了大旗,以徐工信息公司为“拓路先锋”,开辟出了一条通往工业4.0革命的平坦大路;随后徐工集团更释放“大招”,搭建起了“徐工工业云”,从而使得中国有了自己的工业云平台。“未来,你要么拥有平台,要么就会被平台所拥有。‘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已经成为社会发展的趋势,只有用互联网的思维,打破个体间、企业间、行业间、国家间的壁垒,用互联网技术联动更多资源力量,打造惠及多方的生态,才能真正实现‘中国制造2025’,实现可持续发展。而在行业中率先迈出第一步,这是徐工不可推卸的责任!”徐工集团董事长王民如是指出,话语间既透出一股强劲的变革力量,又洋溢着浓厚的担当情怀。
对此,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实际上传统制造企业如能把握时机、积极投身于工业4.0,将会具有一种强大的竞争优势——相比第三方的独立平台,制造企业本身拥有庞大的客户群体,用户数量是决定平台能否成功的一个重要因素;而从原本所在的制造领域开始构建云平台,逐步进行跨行业应用,进入其他制造领域,也已成为一种有效的发展路径。比如GE是从发电设备、航空发动机等行业起步,向外扩散;而徐工则是从工程机械行业出发,再拓展至汽车、农机、军工机械等领域。这种构建和推进云平台的方式更加扎实、稳固,所彰显出来的竞争力也是巨大的。
就在“世界智能制造大会”开幕当天,人潮涌动的展区现场,又一家中国知名制造企业——中集安瑞科与徐工信息签署了合作协议,正式加入了徐工的物联网生态圈。据悉,中集与徐工信息的合作包括两方面:一方面想让徐工信息帮助其提升智能制造能力、完善自动化生产水平;另一方面也想在其产品上安装徐工信息的“黑匣子”,接入工业物联网大数据平台,从而提升整体的运营效益。
生态圈正急速膨胀,不同行业、不同领域的众多制造企业,正不断加入进来。正是在这种蜂拥而入与交汇融合中,一股即将涤荡整个中国工业生态的力量,正聚势而起;一个真正属于中国的、开放共赢的工业生态系统,正呼之欲出。
徐工信息全体大会
“我个人感觉,无论是推进智能制造,还是布局物联网,最关键的是人的思维要转变,尤其是企业领导者的思维。不能再固守原来的思维模式,而是要用极大的变革精神,投身于这个伟大的时代,进行一场轰轰烈烈的革命!”张启亮看着记者,意味深长地说道。
而对于徐工这个有着70余年历史的老牌装备制造企业来说,工业机器人维修,思维模式的转变,早已发生。“从我们公司成立之初,王民董事长就要求我们,不能再去跟工程机械同行比较,而是应当向互联网企业、向IT企业看齐。”张启亮顿了一下,随即充满豪情地说道:“用5年时间,我们要成为中国知名的IT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