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UKA移动机器人AMR助力全链路制造物流全面升级
- 库卡机器人无支承结构的 3D 金属打印
- 库卡机器人LBR iisy助力总线连接器质量控制自动化
- 库卡移动机器人发布重磅新品KMP 400P
- 库卡移动机器人赋能智造新未来
中国机器人产业:跨国公司唱主角
制造业智能化革命是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核心之一,而机器人则与3D打印、新材料构成了其核心技术。美国的沃德瓦(VivekWadhwa)教授2012年1月在《华盛顿邮报》上撰文指出,人工智能、机器人和数字制造技术的结合正在引发制造业的一场革命,中国在未来20年中将出现制造业空心化,而美国将重新获得制造业的领导权。沃德瓦的预测是否正确暂且不论,显而易见的是,尽管3D打印技术对我国制造业的影响还不会很快到来,但机器人的大规模采用已经指日可待,这将使我国制造业以廉价劳动力为基础的所谓比较优势面临着大规模被废弃的危险,我们应该对机器人产业的发展给予高度重视。那么,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状况又如何呢?
与光伏产业缺乏国内市场恰恰相反,在劳动力成本上升、制造业升级要求趋于强烈和机器人价格下降等因素的综合作用下,我国市场对机器人的需求正快速上升:2011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量同比增长51%。我国虽已成为世界工厂,但中国企业拥有的工业机器人数量明显少于制造业强国;在绝对数量上,机器人在中国采用的数量仅为日本的18%、德国的35%;而在有代表性的汽车产业,每万名工人的机器人配备量,中国更只有日本的1/14,德国的1/11。由于我国机器人存量大大落后于其他制造业国家,国内劳动力和机器人成本又出现一升一降,因此,我国对机器人的市场需求潜力巨大。[18]据德国《经济周刊》2013年第1/2期报道,国际机器人工业联合会(IFR)预测,2014年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销量为3.5万部,比2011年增长约60%,占全球总销量的17%,德国制造商将从中大幅受益。
然而,面对我国市场对机器人的巨大需求,我国企业处于何种地位呢?从企业性质来看,外资企业以中国工业机器人全行业60%的企业数量占有了93.3%的市场份额,可见外资企业在中国工业机器人行业中遥遥领先。[20]上海是目前中国最大的机器人产业聚集区,但上海的机器人产业目前基本上已被跨国公司牢牢掌控,世界四大机器人整机企业瑞士ABB、日本发那科、安川电机和德国的库卡,其中国总部或机器人总部都在上海,上海的产量其实就是它们的产量;上海虽发育出了30多家本地的中小型机器人企业,但绝大部分都是背靠跨国公司从事下游低端的配套组装和服务。[18]中国真正有规模、实现大批量生产的工业机器人企业几乎没有,主要是生产工业机器人的关键性零部件如高精度减速器、伺服电机等,受制于人。而采用国外关键零部件生产的国产机器人,价格上并没有多少优势,所以客户大多选择国外的机器人。
与光伏产业由于缺乏国内市场为他人作嫁衣的飞地型经济不同,我国高附加值的机器人市场却被跨国公司所垄断。这两个产业的状况在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中具有典型性:丢了西瓜捡芝麻。但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令人匪夷所思的情况呢?上海机器人研究所所长方明伦和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课题组以上海为例分析了造成我国机器人产业现状的原因:第一,掌握机器人的核心技术需要长期的积累与沉淀,但目前国内的研发还处于零散、分隔和不连续状态,KUKA机器人示教器维修,且基本上局限于实验室。第二,有影响力、有研发能力的上海国企、央企不积极介入,它们目前仍然趋于合资或者购买进口产品,对自主研发的热情不高,这就导致上海的机器人市场严重缺乏本土产品,目前上海市场几乎被日本与欧洲机器人产品垄断。第三,令人匪夷所思的关税政策。机器人整机进口为零关税,而零部件进口却要缴纳关税,这对国内企业尤其整机企业的生存和发展不利,不利于机器人的进口替代。第四,国内发展机器人产业注重引进外资,但事实表明,市场换技术并未奏效,相反,外资已经完成了对通用机器人技术路线的锁定,中国企业被迫处于被动的跟踪模仿阶段。为了应对中国等新兴市场的迅速扩大,外企一方面扩大本国产能,另一方面通过设厂等战略扩大在中国的存在。
面对我国机器人产业被跨国公司所垄断的严峻局面,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课题组提出的对策是中国企业应迅速占据低端细分市场。在该课题组负责人王迎春看来,中国市场复杂,细分程度高;而目前跨国公司的注意力集中在传统高端市场(汽车制造、电子产品加工等),暂时无暇顾及低端和新兴的市场,这是本土企业错位竞争的机会。但一旦传统高端市场增长放缓,跨国企业转而寻找新增长点,连这种机会都有可能失去,所以必须抓紧时间占据这些市场。该课题组还认为,国内机器人产业受制于跨国公司的技术垄断,难以自主;但技术与产业并非单向的因果关系,因此,他们建议先建立产业化平台,扶持自主品牌整机企业,以规模化应用带动持续研发,寻求技术突破。[23]
笔者认为,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课题组的对策虽然具有很强的可行性,但并不能从根本上解决跨国公司垄断我国机器人产业的问题,因为发达国家成功的历史经验和拉丁美洲失败的教训从正反两方面都说明,如果没有幼稚产业保护政策,我国企业根本就无法与在核心技术、高薪吸引本土人才、研发能力和生产规模等诸多方面具有强大优势的跨国公司在中国市场上进行竞争。除了政府强力支持的个别企业不计成本地与跨国公司进行竞争有可能取得成功外(显而易见,这不符合我国建立市场经济的原则),得不到这种支持的大量民族资本将因跨国公司消灭竞争对手的战略所产生的系统性风险而对自主创新望而却步,而大量的国内机器人应用企业仍将热衷于合资或者购买进口机器人,这将大大压缩本土机器人企业生存的国内市场规模。
机器人产业引进外国直接投资有什么好处?确实,跨国公司能够带来一些因人员流动所产生的技术溢出效应,除了这种收益,还有别的收益吗?没有。但是,库卡机器人何服电机维修,这种技术溢出效应的收益远远小于跨国公司垄断中国市场所造成的巨大损失,何况在禁止跨国公司进入我国机器人产业的情况下,同样可以通过从国外引进人才(特别是华裔工程师)获得这种技术溢出效应。我国机器人产业发展的根本性出路是核心技术的进口替代(国产化),这就需要采取与我国机器人产业现行关税政策反其道而行之的国家政策,即实行整机进口高关税,零部件进口低关税并逐步提高其关税率。然而,这种政策将因跨国公司在我国大量生产并销售机器人而流产,因此,在华跨国公司已经成为我国机器人产业进口替代(国产化)的根本性障碍。
正如上海市科学学研究所课题组指出的,工业机器人是一种典型的实践性技术,应用是技术进步的动力,国内巨大的市场规模是我国机器人等战略性新兴产业跳跃式发展无与伦比的巨大优势。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上半期,美国就是利用其巨大的国内市场规模的关键作用,在技术落后于欧洲大陆的情况下,通过抓住第二种机会窗口,一举实现了跳跃式发展。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上半期,欧洲国家由于本国市场狭小,技术创新在原有的技术轨道上难以开发新产品,难以大幅度提高生产率,而一旦被引入到美国,由于美国巨大的市场规模,www.zr-kuka.com,美国的科学家和工程师就很快开发出了生产率高于欧洲的新产品和新工艺,申请了新专利,开辟了新的技术轨道,摇身一变成为新技术革命的领导者,并反过来占领甚至垄断技术先发国的市场。市场重于技术,在市场规模对自主创新的重要作用上,高铁是一个最近的例子。德国的高铁技术在国际上处于领先地位,但在德国和欧盟却无用武之地,而在中国却可以取得快速的技术进步。
#p#分页标题#e#美国在第二次工业革命上半期的崛起是在高度保护国内市场的关键作用下实现的。在19世纪,工业是高端产业,农业是低端产业,正如美国经济史学家福克纳指出的,由于美国工业无法与欧洲竞争,所以,美国的制造商不能企望那些较老的国家供给一个大市场,而必须在国内创造市场,同外国的产品进行竞争。[24]美国的另一位经济史学家也指出:我们商业政策的基调从一开始就是为国内制造商保留国内市场,而排斥外国竞争的。[25]其措施就是高关税保护和排斥外国直接投资。[26]因此,笔者一直以来就难以理解:为什么我国高端产业不为国内制造商保留国内市场,而排斥外国竞争呢?反而却以优惠政策引进强大的跨国公司,其目的难道就是为了支持它们与弱小的本国企业在自己的国土上争夺市场吗?在笔者看来,对于中国企业来说,这将是一种没有获胜希望的经济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