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机器人资讯 > 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步入爆发前夜

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步入爆发前夜

日期:2018-06-02   人气:  来源:互联网
简介:在制造业,中国每1000名工人制造出30个机器人,相比之下,韩国工人可制造437个、日本工人可制造323个、德国工人可制造282个,美国工人可制造152个。 但据IFR估计,随着汽车生产商竞相在中国设厂,工资膨胀导致中国劳动力竞争力下降,到2017年,中国的工业……

在制造业,中国每1000名工人制造出30个机器人,相比之下,韩国工人可制造437个、日本工人可制造323个、德国工人可制造282个,美国工人可制造152个。

但据IFR估计,随着汽车生产商竞相在中国设厂,工资膨胀导致中国劳动力竞争力下降,到2017年,中国的工业用机器人运作数量将会翻一番,达到42.8万。

IFR秘书长古德伦-李兹森伯格(GudrunLitzenberger)表示:企业被迫大力机器人,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现阶段,中国汽车行业推动机器人市场发展,但未来两三年这一角色将由电子行业扮演。

四家海外机器人制造商瑞士ABB集团、德国库卡机器人集团(Kuka)、日本的安川(Yaskawa)和发那科(Fanuc)已经在中国设立工厂,预计未来还会有更多公司竞相来中国设厂。

由于中国既是全球第一大汽车消费市场,又是最大的汽车生产国,目前汽车行业仍是中国机器人市场的最大消费者,占中国机器人运转数量的40%左右。

中国机器人市场全球最大

在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已经成为了大数据时代下新的朝阳产业。2013年,我国共销售3.7万台工业机器人,占全球销量的20.67%,超越日本成为全球最大的工业机器人市场,而在国内机器人市场大热的背后是国产机器人的竞争力明显不足、整体技术水平处于中低端的尴尬现状。据中国电科集团第二十一研究所所长施进浩做客中国经济网《经济热点面对面》时透露,我国机器人产品附加值较低,2013年我国销售的3.7万台机器人中,国产的机器人只占9500台。

施进浩表示,国内机器人厂商可以制造上下物流传送机器人,但高档机器人仍由国外厂商垄断绝大部分市场。更让施进浩担忧的是中国机器人产业和研究的脱节,虽然中国机器人专利数很多,但是主要都是由高校和科研院所申请,和国外大多数由企业申请专利相比,专利转化成生产力的效能很低。

国内工业机器人厂商可以制造上下物流传送机器人,但高档机器人仍由国外厂商垄断绝大部分市场。更让施进浩担忧的是中国机器人产业和研究的脱节,虽然中国机器人专利数很多,但是主要都是由高校和科研院所申请,和国外大多数由企业申请专利相比,专利转化成生产力的效能很低。

工信部力挺机器人发展

工信部副部长苏波早前也表示,工信部将通过加强顶层设计,引导行业发展,同时完善标准体系建设,组织编制我国机器人产业行业标准体系结构图和标准明细表,加大对机器人产业的资金支持力度和政策扶持等方式扶持机器人产业健康发展。力争到2020年,形成较为完善的工业机器人产业体系,工业机器人行业和企业的技术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明显增强,高端市场占有率达到45%以上,基本满足国际建设、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要。

据全球机器人产业研究专家、东莞市机器人技术协会副会长罗百辉在先进制造业投资沙龙上发布报告称,2013年,全球工业机器人销量达到17.81万台,同比增长11.8%,而中国市场以3.66万台的销量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市场,并以59%的同比增速成为增长最迅猛的市场。2014年国内工业机器人市场继续快速扩张,增速超过30%。展望2015年,影响行业发展的供应、需求和外部环境因素依旧向好,尤其是国产化进程的加速,将持续降低机器人的应用成本,扩大机器人在低端制造业中的应用,推动行业快速增长。

日前,工信部印发了《原材料工业两化深度融合推进计划(2015-2018年)》。计划提出,培育打造15-20家标杆智能工厂,大中型原材料企业数字化设计工具普及率超过85%,关键工艺流程数控化率超过80%,先进过程控制投用率超过60%,关键岗位机器人推广5000个。

计划要求,针对石化、钢铁、有色、稀土、建材等行业生产工厂的不同特点,分行业制定智能工厂标准。同时,计划表示,鼓励机器人研发单位和原材料企业共同合作,开发应用一批专用工业机器人,到2018年累计新增机器人应用5000台。

在工业窑炉、投料装车、化工企业等危害健康和危险作业环境,基本实现机器人替代人工作业。在陶瓷行业施釉、制砖行业码垛、铝锭浇注搬运、锌锭码垛包装、剥锌机组等重复繁重劳动岗位,推广普及机器人作业。以提高生产效率、降低维护成本为重点,研发并推广自动测温取样机器人、连铸自动推渣机器人、板坯自动清理机器人、铸锭扒渣机器人、阳极操作机器人、铜铝板材表面处理和抛光机器人、原料分拣机器人、切割机器人、喷漆(油)机器人等。以提高产品质量和工艺精确性为重点,推广应用表面缺陷判定、产品自动标识、图像自动识别等机器人。以提高采矿机器人的机构可靠性、避障设计、通讯能力以及防爆设计等为技术开发重点,在复杂矿床开采等环节,研发推广地下金属采矿、应急救援等智能机器人。

国外品牌正在疯狂抢占市场

中国市场是未来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近年来增长迅猛。国际机器人巨头纷纷抢滩中国市场,以abb、库卡、安川电机、发那科四大家族为代表的国外机器人企业占据了中国机器人市场90%以上的市场份额。

在90%的机器人市场份额中,ABB、发那科、安川机电、库卡四大家族共占57.5%。其后的三大厂商OTC、松下和川崎重工共占16%。而国内机器人生产企业市场份额相对较小,www.zr-kuka.com,2012年本土品牌机器人市场占有率8%,企业普遍存在规模较小、创新能力薄弱等问题。

这种竞争格局和国内机器人大部分用于汽车行业有关,KUKA机器人示教器维修,而国外机器人厂商通常与大的汽车企业绑定。例如,大众只用库卡的,经常一家新工厂购买库卡1000-2000台机器人,通用主要用发那科的,欧系汽车品牌则更多考虑ABB。国内汽车企业也各有偏好,比如长城用安川的莫托曼,江淮汽车用ABB的。国内机器人企业在汽车行业竞争不过国外产品,国外机器人企业在汽车行业的优势源于国外仍保留的汽车制造业,尽管其他制造业产能大都转移到了中国。

机器人本体最好的还是欧洲的产品,以库卡最为顶级,abb机器人国产化之后,质量有所下降。日本的安川、发那科、松下等,与欧美产品相比较,属于质优价廉型,更加符合中国客户需求。韩国现代机器人,主要用于现代集团内部的现代重工和现代汽车,外销相对少一些。

安川和发那科等日本机器人企业对中国市场非常重视。以安川为例,最开始和首钢合作机器人本体,近期又与杭州凯尔达合作机器人本体。而且这几年安川在国内市场布局做得非常好,几乎每个重要市场都有办事处。如果未来国内没有企业能做好本体,估计国内机器人市场主要由日本企业占据大部分份额。

机器人四大家族都非常重视中国市场,纷纷在中国投资建厂,但是真正意义上研发和生产都实现本土化的只有ABB。国外机器人企业在抢占中国市场的同时,为国内机器人行业培养了人才,建立了较为完善的供应商体系。

无人车间越来越常见

目前,顺德区内一批家电、塑料、服装、五金、汽配、家具等行业龙头企业积极采用工业机器人不断提高生产效率,逐步替代人工生产,成为企业技术改造的主要手段,涌现出一批无人车间、智慧工厂。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网站所有人,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