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机器人资讯 > 中国市场上的机器人之战

中国市场上的机器人之战

日期:2018-05-31   人气:  来源:互联网
简介:2013年外资企业在华销售工业机器人总量超过27000台,占据中国市场70%以上的份额,而中国企业也在奋起直追,这场中外机器人的混战才刚刚开始 中国机器人市场正吸引着全球目光。那么,问题来了:到底是国产机器人占优势,还是国外机器人更强大? 来自国际机……

2013年外资企业在华销售工业机器人总量超过27000台,占据中国市场70%以上的份额,而中国企业也在奋起直追,这场中外机器人的混战才刚刚开始

中国机器人市场正吸引着全球目光。那么,问题来了:到底是国产机器人占优势,还是国外机器人更强大?

来自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统计数据,2013年外资企业在华销售工业机器人总量超过27000台,占据中国市场70%以上的份额。

更能说明问题的是,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发布的一项统计结果显示,国产工业机器人装机量只占到2013年中国工业机器人新增装机量的26%左右,且主体多是单价较低的三、四轴机器人;国内市场高端机器人应用领域,几乎全被洋品牌垄断。

淘金者来了

对于中国市场,洋品牌早在几十年前就开始布局。

1979年,改革开放初启,总部位于瑞士苏黎世的全球工业机器人巨头ABB在北京设立了办事处,ABB也因此成为工业机器人四巨头中最早进驻中国市场的一个。

1986年,库卡机器人正式进入中国市场,将一台机器人产品赠送给了一汽卡车作为试用品,这台机器人也成为了中国汽车工业应用的第一台工业机器人。

1992年,日本发那科公司也与北京机床研究所、北京实创高科技发展总公司成立了合资的控股子公司北京发那科机电有限公司,负责发那科在中国市场的业务。

库卡在1994年后开始大批量进入中国市场。当时中国国内的汽车龙头企业东风汽车及长安汽车,分别引进了库卡公司的一条焊装线,随线安装的机器人达到数十台。

两年后,日本的另一工业机器人巨头安川电机与首钢总公司共同投资700万美元,成立了安川首钢机器人有限公司(前身为首钢莫托曼机器人有限公司)。1999年,经过三年的市场拓展,安川电机在上海成立全资公司,全面布局在华业务。

彼时,中国在机器人领域不仅技术落后于国外,更无完全具备生产研发能力的机器人生产企业。国外机器人能够在中国市场实现超越,跟它们较早的市场布局密不可分。从洋品牌的整个发展历程就能看出,它们对市场的把握和预测是很准确的。一位机器人研究专家对《瞭望东方周刊》说,四巨头进驻中国时,中国的机器人市场还没被完全开发,这就为它们提供了施展拳脚的空间。

工业机器人最初进入中国市场时,技术和资金资源最为集中的汽车制造业是其最主要的应用领域。进入21世纪,工业机器人在其他领域的应用也逐渐被中国市场接受,洋品牌迎来了春天。

2000年,库卡在上海建立了中国境内的第一家全资子公司,成为其德国以外的全球首家海外工厂。库卡机器人(上海)有限公司首席执行官孔兵告诉本刊记者,库卡目前还在上海建设了新的工厂,占地2万平方米,年生产能力达5000台,占到库卡全球生产总量的三分之一。

ABB除了将生产基地设在中国外,还将研发中心落户上海。目前,ABB在中国拥有37家企业,在超过100个城市设有销售与服务分公司及办事处,拥有研发、生产、工程、销售与服务全方位业务。

ABB机器人业务单元中国区负责人李刚告诉《瞭望东方周刊》,2013年ABB在华销售收入超过56亿美元,保持ABB集团全球第二大市场的地位。

国外机器人企业在进入中国市场后都选择了本土化战略,这对于它们深度扎根中国市场有着极大的帮助,这种多元化的模式带来的是更具优势的市场竞争力。上述不愿具名的专家说。

暗战不可避免

从上个世纪90年代末起,中国的机器人产业发展步入正轨。一批依靠高校科研院所而成立的机器人生产企业开始在国内市场崭露头角,其中最出名的就是沈阳新松。

从自主研发中国第一台工业机器人样机、到中国第一台AGV自动导引车、中国第一台焊接机器人、中国第一台洁净(真空)机器人、中国第一台政务机器人,新松不断研制出符合市场需求甚至走在市场前端的产品,填补了众多国内空白,提高了中国与国外同类产品抗衡的能力。

中国出现像新松这样的机器人生产企业之后,才意味着发展重点从技术向应用的转变,也算是给国产机器人开疆拓土。上海交通大学机器人研究所博士顿向明告诉《瞭望东方周刊》,所谓的国产机器人与国外机器人的竞争也始于此时。

不过,他也认为,双方竞争的起点不同,洋品牌已布局了数十年,所以国产机器人的情况并不乐观。

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的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外资企业在华销售工业机器人总量占据中国市场70%以上的份额,机器人维修,较上年增长了20%。

更需要警惕的是,库卡机器人,外资企业在中国市场的份额增长,并没有放缓的迹象。库卡公司的首席执行官孔兵颇为乐观:我们的用户相对稳定,当前中国机器人企业对我们的威胁不大。

但是,市场已经开始变化。安川首钢机器人有限公司副总经理、上海分公司总经理曹利对《瞭望东方周刊》说:最明显的感受是,以往一个项目的竞标企业也就三五家,甚至都凑不够三家,但现在往往十多个企业竞争一个项目。

实际上,国产机器人的发展势头很迅猛。无论是在技术研发,还是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上,国产机器人都不可避免地对这些洋品牌带来威胁。顿向明说。

2007年,通用汽车公司在全球公开采购,由于价格、性能的优势,新松公司的AGV机器人击败多家国际巨头而中标。从此,新松的机器人自动化成套装备相继出口美国、法国、加拿大、韩国、俄罗斯等十多个国家,结束了中国机器人只有进口、没有出口的历史。

国内机器人企业虽然目前没有威胁到我们,但总有一天会威胁到我们。中国是个很大的市场,但竞争非常激烈。现在机器人市场很像当初的家电业发展的前期,经过一轮大浪淘沙,最终总会有一些企业胜出,并跻身行业前列。曹利说。

北京理工大学智能机器人研究所副所长高峻峣认为:未来十年,中国机器人产业的发展可能会超出想象。这对于国产机器人企业和国外机器人企业来说都既是机遇,又是挑战,而双方在中国市场上的竞争不可避免,也无法预测结果。

不断变化的市场格局

无论国产机器人企业还是国外机器人企业,当前市场竞争并不是最突出的问题,关键还在于如何去开拓各自的市场。顿向明说,相较于美日等发达国家,中国的机器人市场还没有完全释放,潜力巨大。

按照上述四巨头负责人的说法,国内外企业在中国市场所面对的用户和领域有所区别。外资机器人垄断高端领域,国产机器人则处于低端。

不过,这样的格局正在被打破。以新松、广州数控为代表的国内机器人企业,在汽车制造、焊接等高端领域也开始崭露头角。比如新松自主研发的新一代210kg负荷SRD210B型伺服点焊机器人于2013年面世,市场表现不俗。

在这样的形势下,一些国外机器人企业开始调转船头。曹利说,安川目前已经部分放弃国内的低端机器人市场,专攻其他市场。

低端机器人市场的利润在下降,而国产机器人制造企业开始在这一领域展现实力,对于洋品牌来说,适时退出并不是坏事。高峻峣说。

李刚认为,中国工业机器人市场起步较晚,除了工业机器人应用相对集中的汽车行业外,还有非常多的领域有待实现自动化升级,这都是未来国外机器人企业的机会。

#p#分页标题#e#

ABB、库卡、发那科三大巨头都在慢慢转变市场战略,将主攻市场由最初的汽车等传统工业机器人领域向电子等其他制造业领域拓展。比如,库卡机器人,库卡机器人应用领域就涉及到自动化、金属加工、食品和塑料等多个行业,包括施华洛世奇、沃尔玛、可口可乐等都是其客户。

对于生产者来说,工业机器人应用领域的扩大是市场红利,但也意味着更多的难关,因为每一个行业对于机器人的作用需求是不一样的,要花更多的力量去研发。孔兵说。

除了调整市场布局,国外机器人企业也开始在应用系统上持续发力。相较整机不断下降的利润,应用系统不仅技术要求更高,利润也更大。

比如库卡公司就已经大力开发机器人应用系统。以提供技术和服务业务出名的GE(通用电气公司)也在近年来大力开发机器人应用系统,设计航空等多个领域。

GE上海研发中心总经理魏斌告诉《瞭望东方周刊》:工业机器人市场已经被四巨头占据,短时间不容易打破这种形势,应用系统市场则相对开放,竞争者较少。不过,他也说,应用系统目前已经被四巨头盯上,未来的竞争也会日趋紧张。

市场越大风险就越大。洋品牌有自身的优势,但也有一定的劣势,要想在中国市场一直保持绝对优势地位恐怕不那么容易。顿向明说。

(新华社上海分社记者贾远琨对此文亦有贡献)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网站所有人,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