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用无人机:正待开拓的蓝海市场
国内民用无人机市场十年总额将超300亿元
随着民用无人机技术进步的加速,它的应用范围也在不断拓宽。目前民用无人机主要应用于农业植保、电力巡检、油气管道巡检、警用执法、地质气象勘探、影视航拍以及森林防火等领域。
国内高校科研院所和三大军工集团所研制的无人机技术水平超出民企很多,但其研制的高空、高速、中远程、长航时、大载荷等类型的无人机均应用于军事领域。民用无人机不需要如此高的技术要求,因此市场中大多以民营企业为主。
根据专注于航天国防市场研究的TealGroup统计及预测,2014年,全球民用无人机市场规模大约在6.2亿美元左右。而基于Google、Amazon、Facebook等互联网高科技公司对民用无人机的研发投入,未来几年,民用无人机市场可能都将保持高速增长,TealGroup预计2023年全球民用无人机市场容量达到15亿美元左右,复合增长率约为9%。
农业植保是民用无人机目前最为可行的应用领域。近几年来,农业生产的机械化和自动化引起了国家相关部门的重视,农机装备也被列入了中国制造2025中所需要重点发展的十大领域。我国耕地面积超过20亿亩,是传统的农业大国。虽然我国农业机械化率目前已经达到了61%,但是还存在着的高端农机装备数量缺乏以及农机化发展不平衡等问题。
农林植保无人机作为高端农机装备的一种,通过低空施药技术同无人机平台等的有效结合,现已取得了许多重大成果。据统计,中国目前使用的植保机械以手动和小型机(电)动喷雾机为主,其中手动施药药械、背负式机动药械分别占国内植保机械保有量的93.07%和5.53%,拖拉机悬挂式植保机械约占0.57%,植保作业投入的劳力多、劳动强度大,施药人员中毒事件时有发生。
通过使用无人机喷洒农药,不仅可以有效减少因农药中毒造成的人员伤亡,还可以提高农药喷洒效率并且降低成本。据统计,单架无人机作业可以在1亩/分钟的喷洒速度下,每亩至少节省20%的农药。
根据我国18亿亩左右的基本农田面积,以及常规水稻一年10次左右的施药作业量,按照1亩/分钟的无人机施撒速度,可以得出农林植保无人机一年最多需要工作3亿小时。而目前国内使用无人机进行农药喷洒比重还不足1%,假设未来10年,该比重逐步提升至5%,同时假设油动无人机平均寿命从400小时增长到800小时,单机平均售价由40万元以10%的降速降至15万元。我们预计,未来10年,我国农林植保无人机总需求金额将超过220亿元。
向美国看齐,我国电影及电视节目制作将开始大量使用无人机。航拍无人机要求姿态、定高的精确度以及发动机的可靠性。在影视航拍无人机的应用方面,美国无疑走在了世界前列。美国联邦航空局(FAA)最早允许使用的商用无人机就应用于影视航拍领域,好莱坞大片《饥饿游戏》、《蝙蝠侠:黑暗骑士崛起》等的拍摄都使用到了无人机。
国内影视作品拍摄也越来越多的使用到了无人机,比如热播的真人秀节目《爸爸去哪儿》和《奔跑吧兄弟》中均使用了无人机进行空中拍摄。使用无人机进行航拍能够在得到优秀拍摄角度及画面的同时,有效的控制制作成本,将越来越多的成为具有经济实力的中央电视台、省级卫视台拍摄自制电视剧或电视节目时所使用的高端拍摄道具。
根据广电总局统计,2014年我国电影拍摄数量达到618部,与2013年的638部基本持平,在全球仅次于印度和美国。另据国家统计局数据,我国2013年公共频道电视节目制作数量为34套。今后,我国电影及电视节目的拍摄将更加重视质量而非数量。我们预计,未来10年,我国电影年均产量将在700部左右,电视节目年均制作量40套左右。
假设按照每部电影电视产品4架无人机的使用量和50%的影视航拍无人机使用比例,那么我国未来10年影视航拍无人机总需求将达14,800架。按照每架无人机5万元的价格(影视航拍使用电动无人机价格较为低廉),国内影视航拍市场需求总额将达7.4亿元。
电力巡检的需求爆发与否取决于政策规范的时点。我国2014年发电量超过5.6万亿千瓦时,已是全球第一的用电大国。同时,由于我国地域广博,许多输电线位于人烟稀少的山区或环境恶劣的高原,这给工作人员进行电力巡检带来了极大的风险。
电力巡检无人机的出险很好的降低了工作人员的安全风险,同时也极大提高了巡检的效率。无人机可以轻松到达距离地面100多米高的铁塔上方,利用高清相机进行实时观测和高清拍摄,实现点对点的故障查巡。还可对线路中有可能存在的隐性或潜在的缺陷隐患进行定点排查,及时掌握特高压输电线路设备的运行状态。据媒体报道,使用无人机进行电力巡检大概可以将原来1小时的工作时间缩短至15分钟左右。
国家电网在2009年就进行了无人直升机巡检系统的立项,经过近几年的发展,无人机在电力系统的应用已涵盖了电网建设放线、输电线路巡检、电网故障处臵以及电网灾后故障扫描分析等。除了功能的纵向延伸之外,无人机在电力系统巡检中的地域广度也在不断扩大,从沿海到内地,从山区、平原到高原,各地都在陆续开展无人机的电力巡检。
在电力巡检无人机需求不断扩张的背后,面临的却是标准空白所导致诸多限制。去年6月,由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标准化中心发布的《架空输电线路无人机巡检作业技术导则》进行了公开征求意见,该导则可能成为我国输电线路运维领域首份关于无人机应用作业的行业标准,为电力巡检无人机的规范化提供政策依据。
据中国电力建设企业协会统计,截至2014年底,我国电网220千伏及以上输电线路回路长度达到57.20万千米。按照每年25次的电力巡检次数计算,每年需要巡检长度约为1,430万千米。据新华报业网报道,使用无人机巡检62公里的输电线路仅需3小时,据此估计无人机进行电力巡检速度约为20千米/小时。假设电力巡检无人机在未来10年平均巡检量为输电线回路总量的50%,电力巡检无人机每年工作量应为35.75万小时左右,按照无人机400小时左右的寿命,电力巡检无人机年需求量约为900架。按照20万的无人机平均售价,我们预计,未来10年电力巡检无人机年均需求额达到1.8亿元,总需求金额将达到18亿元。
其他诸如森林防火、油气管道巡检、警用执法、地质气象勘测等领域的无人机年需求也将在1亿元左右。我们预计,未来10年我国民用无人机平均年需求量将在30亿元左右,总需求量将达到300亿元。
政策健全化和低空空域深化改革将引爆民用无人机需求
经过多年的发展,民用无人机已在多个领域得到广泛应用。尽管产业得到迅猛发展,但无人机的飞行安全问题却是监管部门以及普通民众所一直担心的。国内曾经发生过无人机违规飞行对民航客机产生影响的事件,美国也曾经发生过民用无人机与民航客机险些相撞的事件,这使得我国相关部门对民用无人机的放开持谨慎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