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机器人资讯 > 数据标签实现同案类推人工智能如何辅助办案?

数据标签实现同案类推人工智能如何辅助办案?

日期:2019-09-28   人气:  来源:互联网
简介:数据标签实现同案类推人工智能如何辅助办案? 人工智能技术与司法制度的深度结合可能会深度凸显在两个方面:其一是AI速裁,以智能机器人(19.240,0.00,0.00%)和法官相结合所完成的简易案件速裁。其二是案件预测全覆盖,辅助当事人参与诉讼,或者帮助诉讼……

数据标签实现同案类推人工智能如何辅助办案?

人工智能技术与司法制度的深度结合可能会深度凸显在两个方面:其一是AI速裁,以智能机器人(19.240,0.00,0.00%)和法官相结合所完成的简易案件速裁。其二是案件预测全覆盖,辅助当事人参与诉讼,或者帮助诉讼参与人作出理性的预判。

高某某驾驶一辆白色越野车在某市街头发生交通事故,KUKA机器人维修,导致4车相撞3人受伤,高某某等在原处被抓获后,经检测每百毫升血液酒精含量243毫克。

高某某将面临何种处罚?

当高某某的案件来到法院后,一套智能办案辅助系统会自动告诉法官,自家法院已经判决了多少起类似案件,平均量刑为多长时间,这些判决书中的判决依据是什么。

同样的技术服务也已面向普通公众,市面上多款法律AI产品都已具备这种类案推送功能,有的产品甚至还能够支持当事人的语音查询识别。

甚至系统可以告诉你某个法官处理这类案件中上诉率、二审发回率、他常采信的证据、他的裁判观点、他关注的争议焦点等等。法律科技公司华宇元典总经理、曾经的检察官邹劭坤在1月5日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采访时表示。

这种智能辅助办案技术正在越来越多的法院中应用,建立在海量司法大数据、语义识别,以及初步的机器学习技术之上。尽管受访的司法和技术人士均表示,这还只是极低水平的智能化,但已经开始为司法领域描绘一幅人工智能前景。

人工智能提上政策议程

智能辅助办案系统出现的背景,是近年来司法机关‘案多人少’的矛盾日渐突出,司法效率亟待提升,同时大数据、人工智能技术取得了很大突破,最高检、最高法先后提出了智慧检务和智慧法院建设。北京大学法律人工智能实验室副主任江溯说。

从政策脉络中,最高司法机关从最初的信息化到商业智能,最终大胆提出了人工智能的应用目标。

《人民法院信息化五年发展规划(2016-2020)》提出建设基于大数据智能服务的审判支持系统,并提出利用商业智能、大数据分析和可视化手段,对司法审判信息资源库中的数据进行挖掘、分析和展现。

在2016年11月17日的第三届世界互联网大会智慧法院暨网络法治论坛上,最高人民法院院长周强正式提出积极推动人工智能在司法领域的应用,现在同案类推都是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国务院2017年7月印发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也纳入了智慧法庭,提出促进人工智能在证据收集、案例分析、法律文件阅读与分析中的应用。

目前法律人工智能领域涌现了多种市场主体,比如人民法院出版社旗下的法信平台,库卡机器人,与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合作开发‘206工程’的科大讯飞(61.950,0.00,0.00%),属于国家队;还有更多的创业公司在进入,比如电子政务领域的上市公司华宇软件(15.650,0.00,0.00%)成立了华宇元典,天同律师事务所孵化的无讼,金杜律师事务所孵化的理脉等。江溯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BAT也有布局,他们因为具有强大的云计算实力而更占优势,但相对低调,他们更愿意用已有技术为司法提供公众服务,而不是切入人工智能领域。一名互联网企业从事法律服务工作的人士告诉记者。

据报道,腾讯与深圳、广州、北京等地法院合作了小程序诉讼服务,提供在线立案、送达、开庭等服务。21世纪经济报道获悉,腾讯近日将上线智慧法院开放平台,此前腾讯已推出了智慧城市等开放合作平台。

在中国,有许多像华宇元典这样的法律科技公司在竞逐,他们用自己的方法在探索,试图改变当前的法律服务市场。邹劭坤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华宇元典与母公司华宇软件合作,已推出了面向法院的智慧裁判解决方案和面向检察院的智慧公诉辅助系统。

辅助系统如何运作?

智能辅助办案系统中,上海的206工程是一项标杆,它的全称是上海刑事案件智能辅助办案系统。

这项工程由中央政法委交办,因交办日期为2月6日而得名,科大讯飞为206工程配备了215名技术人员,其中,在上海高院现场办公79人。

最高法院司改办规划处处长何帆曾公开介绍,法官决定判决某个罪名的案件时,写好判决书放入系统里,系统会自动提示跟本院以及上级法院有将近85%的类似情况下的判决是不一样的,问法官是否坚持这样做,若坚持该判决,那么系统将自动把判决推送给庭长以供讨论。

这可以被理解为一个具有法律机器人雏形的智能辅助办案系统是如何运作的。广州市中院向记者提供的材料显示,广州两级法院平均每天产生2500件新收、结案案件信息,历史案件数字化信息超过300万件。基于海量案件信息,广州法院以案由为分类,建立了庞大的案件特征要素库(案件词库),并辅助办案。

第一步是智能提取案件要素。一件案件的案件材料涉及当事人提供的纸质材料、从立案到结案审判辅助人员录入的各类信息、庭审中诉讼参加人的实时语音数据、审判人员撰写的各类法律文书。

这些材料形成后,系统按照从图片、语音到文字,从文本到结构化数据的思路,利用OCR(光学字符识别)技术、语音识别技术、文本分析技术,将每件案件关键信息提取出来,录入案件要素特征库。

案件要素特征库中的海量数据(46.280,0.00,0.00%)由系统自动采集,数据质量相对较差,无法直接运用于辅助办案工作。

广州市中院提供的材料显示,大数据中心数据质量模块通过人工调整和自动调整两种手段对海量数据进行处理,补充不完整数据,修正错误数据,去除冗余数据。

比如在纸质案卷扫描成电子文档,以及庭审录音转化成文字后,法院工作人员对生成的文字进行校对纠错,在纠错过程中,系统进行一定的自动学习,逐渐提高转化的准确率,这是目前比较成熟的智能化应用。中国社科院国家法治指数研究中心副主任吕艳滨说。

在此基础上,法官办案时,系统通过案件画像技术理解在办案件,根据案件要素特征库中匹配案件特征,推送关联案件信息。

推送的信息主要包括:与在办案件当事人有关的诉讼、信访情况;与在办案件特征类似的生效裁判文书;全市法院对此类案件的裁判趋势;符合在办案件特征的法律法规条文。

在外行人的潜意识里,可能认为法律是一个封闭的规则体系,按照三段论,系统中具有法律规定的大前提,输入发生的案件事实,就会得出相应的裁判结果。但实际上存在数不清的争议点和模糊地带。邹劭坤告诉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

用机器取代大量重复性工作

2017年初,一则南京市中院将引入智能机器人判案的报道激起了舆论,但南京市中院随即辟谣称,该院并未成立机器人项目组,更没有任命项目负责人,并称个别企业为了推销产品,无中生有地编造我院引进所谓‘法律机器人’项目。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网站所有人,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