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机器人资讯 > 机器人敲响未来生活的“大门”

机器人敲响未来生活的“大门”

日期:2019-06-18   人气:  来源:互联网
简介:机器人敲响未来生活的“大门” 无人机演示。 手术机器人。 因材施教的教育机器人、三头六臂的手术机器人、自动驾驶的汽车正在北京举行的2017世界机器人大会上,一系列服务百姓生活的机器人技术纷纷亮相,观展者近距离接触体验,感受未来生活的气息。 教育……

机器人敲响未来生活的“大门”

无人机演示。

手术机器人。

因材施教的教育机器人、三头六臂的手术机器人、自动驾驶的汽车正在北京举行的2017世界机器人大会上,一系列服务百姓生活的机器人技术纷纷亮相,观展者近距离接触体验,感受未来生活的气息。

教育孩子学习方案可私人定制

记者在公共服务机器人展区看到多款教育机器人,有类人型机器人,也有宠物狗造型机器人,还有球型或蛋形的机器人。

此次参展的教育类机器人主要服务于儿童或青少年。记者轻按触摸屏,机器人便主动开始与记者沟通。十几分钟的体验里,教育机器人基本都可以完成简单的对话,有的还可以做一些肢体动作。

合肥淘云科技有限公司市场经理王睿一介绍,公司开发的阿尔法蛋型机器人包括个性化教育等多个系统,与多个学校保持合作,丰富了学校教育形式。

除互动学习语文、数学、成语故事外,机器人还能实现智能陪护,实时监控孩子的起居安全。家长可以用手机与机器人相连,与孩子进行视频对话或通过旋转摄像头监控家中的具体情况。

专家预测,教育领域也将被人工智能等科技深刻改变。未来或将存在一个无限大的智能平台,经过大数据的分析和处理,该平台能为每个孩子私人定制培养方案,使每个孩子都能够被因材施教。

医疗医生可以三头六臂

在工业机器人展区,一台电视正在播放外科医生肝脏切除手术的视频。视频里,医生正操作达芬奇手术机器人,灵巧地切除病变组织。现场小朋友好奇地观看这场生动的教学视频。

展区另一侧,工作人员坐在操作台上,眼观显示镜,手拿操作杆,机器人四个手臂上下摇动,不一会儿就将伤口缝合完毕。

据了解,此类达芬奇手术机器人在全国已配置60余台,2016年进行了1万多例手术。

据达芬奇机器人展区工作人员介绍,医疗机器人是医生手和眼的延伸,原来切口需30厘米的手术现在只需几厘米,切口小、下刀准的微创手术能减少手术风险。医疗机器人还可以减轻手术对外科医生的体力消耗,提高手术效率与稳定性。

但同时,如何降低病人手术费用和医生使用门槛,也是研制和使用手术机器人需要考虑的关键问题。

医疗机器人制造厂商、美中互利医疗有限公司首席运营官刘雨介绍,随着医疗机器人技术的进步,新一代机器人可以在抗癌治疗中有所作为。

有专家预测,除手术机器人外,未来具备人工智能的医疗系统还可以汇总海量病历并进行综合分析,这将进一步丰富医生的临床知识、辅助医生做出诊断。

出行未来驾驶也可以人车互助

无人车试驾区停放了一辆自动驾驶试驾车,车顶上安置着激光雷达系统。中山大学数据科学与计算机学院副研究员单云霄正在对汽车进行调试

据单云霄介绍,目前这辆车可以在测试跑道上实现自动驾驶,但距离投入现实生活还有一段距离。

这也不影响无人驾驶技术快速进入家庭。单云霄表示,从人工驾驶到无人驾驶还可以有中间过渡技术,即人车互助。

单云霄说,人车互助可以发挥机器的灵敏性优势,也可以让人充分发挥自主能动性。随着技术不断发展,机器自动驾驶汽车将是大势所趋。

不仅是无人驾驶,智慧出行的方式将更加多样。地平线机器人技术创始人余凯认为,机器人还会以大数据为基础,自动识别百姓家中的位置甚至楼层,一系列路线规划都可以做到智能推送。

以人工智能为依托的机器人,一方面会以软件形式服务百姓生活,如自动翻译、图像识别等,另一方面也将通过集成硬件深入到百姓生活中,如陪护机器人、医疗机器人等。未来20年内,人工智能会使城市生活更加智能,城市管理更加高效与便捷。

以人工智能为技术基础的商业应用,正在改变这个社会。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院长宋继强认为,人工智能是当前人类所面临的最为重要的技术社会变革,甚至可以说是互联网诞生以来的第二次技术社会形态在全球的萌芽。

据瑞银研究报告,至2030年人工智能每年将为亚洲贡献经济价值高达1.8万亿至3.0万亿美元,将对金融服务、医疗保健、制造、零售和交通等行业产生巨大影响。这些行业加起来,工业机器人维修,相当于目前亚洲GDP的三分之二。

机器人足够智能了吗?

专家介绍,其实现在不少机器人的智力还相当有限。今年上半年网上关于申通分拣机器人小黄人的视频受热议,大家纷纷为小黄人的熟练作业点赞。

申通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邓德庚表示,未来越来越多的机器人将参与物流辅助工作,库卡机器人驱动器维修,但还有很大提升空间。比如机器人摆件不那么工整、部分单据仍为手写导致无法完全数字化录入信息等。

业内普遍认为,现阶段机器人在运动层面上尚显不足,其能效比、灵活性仍远远达不到人类肌肉群协调动作的水平,十分脆弱。

多功能机器人离我们的日常生活还很远,尤其在自然语义理解方面,机器人仍有巨大的发展空间。

机器人将取代哪些工作?

最近一则6秒写完的地震新闻引发公众关注,这位地震新闻的作者竟是国家地震台网新研发的地震信息播报机器人。大家调侃机器人6秒写完新闻,手慢的记者恐慌了吗之余,也引发了对机器人是否将取代记者工作的思考。

机器人还可以胜任工人、电话客服、司机、陪护人员等工作,但这些都是相对简单、标准化、流程化的工种。

对此,英特尔中国研究院院长宋继强认为,未来机器人更加深入辅助人类工作之时,对人的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需要加强人员的技术能力,去做一些机器无法做到的工作,比如新闻工作中的深度调查报道等。

机器人如何适应社会?

著名科幻小说家阿西莫夫曾经提出过机器人三大定律,首要的一条就是机器人不得伤害人类。但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还存在很多隐患问题。

机器人小胖没人操纵,自己突然跑起来,打倒了玻璃墙,砸伤旁边一位路人去年底,深圳高交会上机器人小胖伤人事件引发热议。

今年7月,工业机器人维修,百度创始人李彦宏通过视频展示他乘坐百度无人驾驶汽车的影像,并称车辆正行驶在北京五环路上。此举引发无人驾驶汽车上路是否合法等争议。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网站所有人,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