权威解读|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
近日,国务院在最新发布的《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简称《规划》)中,明确了我国发展人工智能的战略目标,并进行了总体部署。《规划》设立了三步走目标。那么《规划》的出台对新兴的人工智能产业具有怎样的意义?对行业发展将起到怎样的促进作用?如今国内人工智能企业的现况如何?人工智能机遇在哪里?AI人士必读!
中国人工智能学会理事、小i机器人创始人兼CEO朱频频
人工智能产业巨大的应用是中国的优势
国务院近日印发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了面向2030年我国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的指导思想、战略目标、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人工智能作为国家战略的地位得到巩固,无疑给身处人工智能生态圈的各领域企业注入了强心剂。
《规划》提出了三步走的战略目标,更给出了明确的行动纲要:以提升新一代人工智能科技创新能力为主攻方向,构建开放协同的人工智能科技创新体系坚持人工智能研发攻关、产品应用和产业培育三位一体推进,全面支撑科技、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
聚焦深度AI。《规划》指出:重点突破无监督学习、综合深度推理等难点问题,建立数据驱动、以自然语言理解为核心的认知计算模型,形成从大数据到知识、从知识到决策的能力。
从计算智能到感知智能到认知智能。人工智能的计算机智能分为三个阶段:计算智能、感知智能、认知智能,认知智能的核心正是自然语言理解,《规划》明确了目前人工智能的技术难点以自然语言理解为核心的认知计算。
我们把智能会话技术分为基础AI和深度AI,目前国内大部分的企业,能力还停留在基础AI的部分。因为多年大规模产业应用的技术积累,我们现在重点关注的是深度AI的能力,以我们的中文语义库、领域知识库为基础,通过独创的中文知识图谱、人机协作知识学习体系,在人机交互中赋予机器中文深度语义理解的能力多人对话、动态场景、组合意图、深度推理、多意图理解等,让机器更懂人类。
机器的计算能力远远高于人类,感知智能在很多方面也开始全面超越人类。计算机比人类差的就是认知智能,自然语言处理解决的是把语言和知识充分结合的问题,突破的正是认知智能的瓶颈。
巨大的应用是中国的优势。《规划》对我国的人工智能发展状况给出了清晰的描述:加速积累的技术能力与海量的数据资源、巨大的应用需求、开放的市场环境有机结合,形成了我国人工智能发展的独特优势。
一方面,KUKA机器人示教器维修,人口多,需求大,负担大,这是中国面临的难题,但同时也为人工智能的快速发展创造了一个很好的基础条件;另一方面,互联网的出现中国与全球同步,我们在起步阶段没有落伍,而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更是迅猛,丰富的场景应用,人机交互的全渠道特性,中国的人工智能产业应用全球领先。
正如《规划》中提到的那样,巨大的应用是中国的优势。大量应用产生的基础数据资源与领域数据结合,为人工智能的发展创造坚实的基础,而多项关键技术的成熟应用则能够实现中国在特定领域的快速突破。
完整的产业链条亟待建立。《规划》对目前中国面临的困境有着清醒的认识:我国人工智能整体发展水平与发达国家相比仍存在差距科研机构和企业尚未形成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生态圈和产业链,缺乏系统的超前研发布局。
人工智能产业生态基本架构可归纳如下:底层为数据资源层,以大数据为基础资源,并基于大量数据,通过初步整理积累而形成的人工智能基础资源平台;第二层为关键技术层,AI通用技术层,包括深度学习,机器学习;而通过机器学习建模(机器学习最重要的就是,能够自动找到跟结果最关联的一些特征)开发面向不同领域的AI专项技术(包括自然语言处理、语义理解、智能语音处理、图像识别、智能决策支持、生物特征识别等);最顶层为利用核心技术能力落地形成的各种应用及系统(包括智能机器人、智能助理、智能家居、智能制造、无人驾驶等)。
人工智能的发展必须依托开放和合作,相信《规划》的发布更能促成产业形成合力。
360人工智能研究院院长颜水成
新一代人工智能转向更复杂和更多元的人工智能形态
《规划》的第一步战略目标强调,工业机器人维修,到2020年人工智能总体技术和应用与世界先进水平同步,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成为改善民生的新途径。
在当下全球人工智能的发展中,中美两国已经走在了前面。在人工智能的技术和应用方面,中国在国际上不少方面已经处于前沿地位。比如在计算机视觉领域,中国企业和高校最近几年一直保持全球领先地位,在各种图像识别国际大赛中经常保持领先地位。同时中国企业也将计算机视觉的诸多技术应用到安防和金融等领域,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应和经济效益。因此第一步战略目标是切实可行的,已具备良好的基础。
与美国的人工智能发展相比,中国在基础理论方面尚存在一定差距。不过我们可以看到,《规划》中的第二步对于基础理论的提高提出了明确目标,即到2025年,我国人工智能基础理论实现重大突破,部分技术与应用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人工智能成为我国产业升级和经济转型的主要动力,智能社会建设取得积极进展。由此可见,此次《规划》已为国家的人工智能理论研究很好把脉,前进步伐是非常务实的。
《规划》第一项重点任务中的第一点是建立新一代人工智能基础理论体系,明确了重点加强的基础理论研究方向:大数据智能、跨媒体感知计算、人机混和智能、群体智能、自动协同和决策。这些方向充分体现了新一代人工智能的特点,即:超越以前人工智能研究主要专注于单一的用计算机模拟人类智能的情形,转向更复杂和更多元的人工智能形态。
《规划》的第二项和第三项重点任务主要围绕智能经济和智能社会,明确了人工智能如何与各产业领域、社会服务/治理/安全/交往深度融合,为企业的发展和各级政府的人工智能工作重心提供了全面的指导。最后,《规划》从资源配置、保障措施和组织实施三个方面阐述如何在非技术维度保障新一代人工智能计划能资源充足、保障充分、高效实施。
总的来说,《规划》为学术界、产业界、社会大众全面规划了中国人工智能在未来10多年的整体战略部署和蓝图,提出的重点任务充分考虑了中国人工智能的现状,振奋人心,并且切实可行。
金山云合伙人刘涛
发展人工智能要从上云开始
从我的专业角度来说,我非常关注人工智能与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的结合,以及这些最新科技在智慧城市、智慧医疗、智能制造等领域的广泛应用。
我很高兴地看到,《规划》中对这些提出了具体的目标,在重大技术攻关、各领域应用的推进与落地、生态体系的建设等方面指明了战略方向。我想,《规划》的出台会重塑人们对于人工智能的认知,加深对人工智能产业的理解,对于我关注和推动的事情上有着非常大的帮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