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机器人资讯 > 造车新势力与BAT的“三国杀”:无人驾驶争夺烽烟再起

造车新势力与BAT的“三国杀”:无人驾驶争夺烽烟再起

日期:2019-05-08   人气:  来源:互联网
简介:造车新势力与BAT的“三国杀”:无人驾驶争夺烽烟再起 一辆蓝绿色车身、上面喷绘着百度Apollo(阿波罗)字样的无人驾驶扫地车静静地停在路边。一位蹬着三轮车的环卫老大爷路过,被车子吸引而驻足观望。 这位老大爷很可能不知道Apollo无人驾驶车是百度研发的……

造车新势力与BAT的“三国杀”:无人驾驶争夺烽烟再起

一辆蓝绿色车身、上面喷绘着百度Apollo(阿波罗)字样的无人驾驶扫地车静静地停在路边。一位蹬着三轮车的环卫老大爷路过,被车子吸引而驻足观望。

这位老大爷很可能不知道Apollo无人驾驶车是百度研发的,也不会知道这款车在此展出的意义何在,更不会知道,也许在不久的将来,他的工作就要被这辆看起来有点奇怪,还没有驾驶员的车所取代。

造车新势力的涌入,让资本在汽车产业链上的战火从后市场逐渐烧到了前端制造领域。继腾讯投资蔚来、百度投资威马之后,阿里巴巴也在日前正式入局新造车公司小鹏汽车。

2018年,BAT在汽车领域的全面厮杀正式拉开帷幕。

百度:打造汽车工业的安卓

两周前的雄安新区,百度Apollo召开了第一届理事会会议。会议现场,百度Apollo带来了与合作伙伴戴姆勒、福特、奇瑞、北汽、长城、金龙等共同推出的10款智能汽车。

百度CEO李彦宏已经将百度无人驾驶车的量产时间表,从此前的2019年提前至2018年的下半年。按照李彦宏的说法,百度计划在2018年7月底,与金龙客车实现无人驾驶小巴车的小规模量产;在2019年与江淮生产基于Apollo的自动驾驶汽车、与北汽在同年生产基于Apollo的L3自动驾驶汽车;2020年与奇瑞共同推出无人车。

百度在汽车领域的布局从二手车电商、网约车、地图、智慧物流到后市场,几乎已经覆盖了全产业链,但事实上,从目前来看,这两年来,其在这一领域的战略重心基本上已经完全转移至AI人工智能领域。众所周知,AI现在已经成为百度的核心战略,而AI最大的应用场景一个是家,一个是车。立志于把握未来这最大的应用场景,百度在2017年4月推出了Apollo平台。通过这个智能驾驶平台,百度表示将向汽车行业及自动驾驶领域的合作伙伴提供一个开放、完整、安全的软件平台,帮助它们结合车辆和硬件系统,快速搭建一套属于自己的完整的自动驾驶系统。

Apollo将是汽车工业的新里程碑,是汽车工业的安卓,又比安卓更加开放、能量更强。在今年百度AI开发者大会,百度董事会副主席、集团总裁兼首席运营官陆奇向外界描绘了Apollo生态的宏大愿景。

百度Apollo想要做未来汽车大脑的意图十分明显。比如已经发布的Apollo1.0系统,就可以为全球开发者提供向自动驾驶领域进发的全套装备:高效易扩展的架构,完备易操作的参考车辆和硬件、一键式安装运行的软件模组及完备的离线和在线开发调试工具。

在大会期间,现场展示了美国自动驾驶新锐企业AutonomouStuff借助Apollo1.0系统搭建的自动驾驶系统。仅用了3天时间,AutonomouStuff改装的循迹自动驾驶车就可以自动完成诸如8字绕桩这样的高难度动作。

从目前来看,百度在无人驾驶领域的技术整合和落地规划显然已经走在了前列。除了雄安新区,还有保定、芜湖、重庆两江新区、北京亦庄开发区、上海汽车城都在做类似的合作。

虽然Apollo有如此多的合作伙伴,但从目前来看,无人驾驶还处于起步阶段,所谓的平台化合作模式,从某种意义上说,并不具有非此不可的约束力。百度Apollo需要有一个深度绑定的样本,在底层架构上实现开放性的合作,去落地商业化应用。

投资蔚来之后,百度又在日前宣布投资威马汽车,其目标在于将百度与威马汽车的合作打造成一个案例,推广给汽车厂家。初期的具体内容包括,未来威马汽车可以给用户提供远程召回、自动寻找停车位服务,帮助用户节省大量时间。

阿里:瞄准泛场景服务

百度搭建Apollo开放平台与阿里和上汽联手,组建斑马科技的思路非常接近。阿里在汽车领域的产业链上也有丰富的布局,涉足前端的新车销售到二手车以及后市场的维修保养等各个环节,但这些布局更倾向于投资而非战略合作。真正让业内重视到阿里在汽车领域开始玩真的是2016年7月6日,上汽与阿里联手打造的业内首款互联网SUV荣威RX5的发布,以及此后的热销。

这款互联网汽车在硬件上与其余车辆没什么不同,使它变得智能并具备不断迭代能力的是其搭载的阿里AliOS(原名YunOSforAuto)系统。这一系统是2015年3月份,上汽和阿里各持有50%的股份,缔约发起的10亿元互联网汽车产业基金之下,成立的合资公司斑马科技所提供。

正如百度Apollo一样,上汽和阿里旗下的斑马科技也希望给车企提供一个系统的解决方案。匹配上这套系统,所有的车都可以由冰冷的机器变成温情脉脉的友人。举个例子,你现在要开车去学校,去学校的途中通常会买一杯咖啡,系统就会用一个卡片把买咖啡的事情弹出来。你可以理会它,也可以不理会它,5秒钟或者10秒钟它就会消失。斑马科技CEO施雪松说。而如果你车内的燃油不足,系统会在你途经的地方,为你匹配最方便的加油站,www.zr-kuka.com,然后询问是否需要去此地加油。在加油完成之后,你可以选择用支付宝付款。

完全是基于场景,让服务找你。这已经不是本地机器所能完成,是由云端的大量计算去完成,而且是跟用户在互联网生态里的个人标签关联。施雪松说。与百度执着于技术、希望占取未来技术的制高点不同,阿里在产业链上的布局一切都是从自身的资源出发,关注的是汽车与现有产业链资源的牵手和连接。结合语音技术、人脸识别等提升用户驾乘体验,同时加载丰富的第三方服务,比如阿里系的支付、娱乐、地图、生活等服务,机器人维修,同时,将阿里的线上流量和汽车产业链上的线下资源联系在一起。阿里巴巴集团董事局主席马云说未来汽车80%与交通无关也出于这个思路。

AliOS是目前阿里在大力推荐的系统,但这只是一个介质,更重要的是,能不能用这套系统来进行云端运算,产生的数据能不能流动,能不能通过这些数据,为车主提供场景式的服务?阿里之所以能做到,关键在于背后的资源和基于人的长期有效的数据积淀。

与上汽合作只是一个开端,用施雪松的话来说,荣威RX5是上汽和阿里打造的一个样本,有了这个成功的样本,再谈开放,KUKA机器人示教器维修,就会有更多的人愿意进来。可以看到的是,在上汽之后,神龙、福特都和阿里展开了深度的合作。

腾讯:倾心资本运作,避让风险

相较于雄心勃勃打造无人车的百度,以及与上汽合作的阿里巴巴,腾讯这家互联网巨头似乎更倾向于通过资本运作的手段,加入新能源造车这一产业浪潮。

2015年3月,腾讯与富士康、和谐汽车在郑州签署了《关于互联网+智慧互联网电动汽车的战略框架协议》,宣布三方将按照3:3∶4的比例共同投资10亿元,打造新一代智能电动汽车。但没过多久,腾讯就低调地退出了这一联盟。有分析人士认为,腾讯退出的一大关键原因在于,造车是一项对资金需求量极大、回报周期非常长,并且还极有可能失败的尝试,腾讯显然是不愿意冒此风险。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网站所有人,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