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KUKA移动机器人AMR助力全链路制造物流全面升级
- 库卡机器人无支承结构的 3D 金属打印
- 库卡机器人LBR iisy助力总线连接器质量控制自动化
- 库卡移动机器人发布重磅新品KMP 400P
- 库卡移动机器人赋能智造新未来
【盘点】2013年度工业机器人行业十大焦点人物
又到年末,这一年对机器人行业来说,市场向好,潜力巨大。富士康的百万机器人计划带动机器人热潮,机器换人也让机器人热了一把。值此年末之际,编辑特意为您奉上2013影响机器人行业十大人物饕餮大宴,看这些人士如何在机器人行业乘风破浪,覆手翻云。
一、ABB机器人业务中国区总裁李刚
2013年9月17日,ABB在中国生产的第2万台机器人正式下线。这显示着,全球领先的电力和自动化技术集团ABB在中国的机器人业务更上一层楼。这与ABB(中国)有限公司副总裁、ABB机器人业务中国区总裁李刚的努力是密不可分的。
他曾提出用机器人武装中国制造的说法。认为工业机器人的应用不仅可以节约人力,降低成本,还具备长时间连续工作、高精高速高可靠性、提升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等优势。
ABB机器人业务于1994年进入中国,早期的应用主要集中在汽车行业。在中国发展10余年后,随着中国经济的腾飞,工业机器人开始服务于更多的行业,如食品饮料、塑料橡胶、医药、化工、建筑、交通,以及电子加工行业,特别是其中的3C行业。他看好中国市场:工业机器人在中国的应用前途光明
ABB服务的客户涵盖绝大多数中外合资汽车制造企业,如宝马、奔驰、大众、福特、通用、沃尔沃,国内主要自主品牌汽车生产企业,如北汽、上汽、一汽、东风、广汽、长城和吉利,此外,ABB机器人技术还广泛服务于全球领先的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如海斯坦普、本特勒、博泽、佛吉亚、汇众等。
此外,在通用工业领域,ABB机器人主要应用包括焊接、物料搬运、喷涂、捡拾、包装、码垛、打磨和装配等,客户包括国家电网、中石油、中石化。
截至目前,ABB是唯一一家在华从事工业机器人研发、生产、销售、工程、服务等全价值链业务的跨国公司。机器人业务在中国市场日益受到各方关注,这说明本地市场对于机器人业务的需求旺盛,值得我们一起共同努力为本地用户提供最优质的服务。
在李刚看来作为先进制造业中不可替代的重要装备,工业机器人已经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制造水平和科技水平的重要标志。
中国机器人目前的现状是:工业机器人市场起步相对较晚,在装机数量和机器人密度方面与成熟市场还有较大差距。中国目前的制造业机器人密度仍远低于发达国家,甚至不足世界平均水平的二分之一,并且工业机器人使用仍较多集中于汽车行业。就全球平均水平来看,汽车行业的应用约占工业机器人总量的40%,而在中国,这一数字目前在70%。所以他很看好中国市场,认为中国市场有很大的潜力。
工业机器人的应用将为中国制造业的转型和升级发挥重大作用。正如之前已经提到的,工业机器人的应用正从汽车工业向一般工业延伸,除了之前提到的金属加工、食品饮料、塑料橡胶、3C、医药等行业,机器人在风能、太阳能、交通运输、建筑材料、物流甚至废品处理等行业都可以大有作为。
李刚透露机器人应用已从最初的汽车制造等高端产业扩展至一般工业。
大约在2007年左右,ABB的客户来自烟草行业,因为烟的产品价值很高,人工搬运造成破损会带来很大的浪费,因此机器人首先进入了这一领域,之后是产品价值相对也较高的医药行业、然后是食品饮料行业、再之后是粮食、盐、饲料等,而目前在搬运码垛应用方面的一个新兴行业是砖瓦。这一切的变化发生在不到5年的时间里,这使我们有理由相信,工业机器人在中国的应用前途光明。
点评:中国的机器人市场在最近几年呈现快速增长的态势。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统计,从2008年到2011年,中国多用途工业机器人装机量增长了136%,截至2011年底,装机数量已达到74867台。
目前,中国已成为世界上增长速度最快的工业机器人市场。受产业升级换代、劳动力成本上升、劳动力供给数量下降和政府政策扶持等因素的影响和推动,中国的工业机器人市场将继续保持较快速度的增长,预计在近几年内有望成为全球年装机数量最多的国家。
看好中国市场,当然会加大投资。据悉,ABB将会继续加大投资力度,为中国客户提供量身定制的产品及解决方案。而以后公司会更多关注内陆地区和二三线城市,寻求发展机遇,同时推动中端市场的业务增长。
二、库卡首席技术官杨嘉箴
作为库卡的首席技术官,杨嘉箴很严格的体现公司的标准:安全。安全永远是他们考虑的第一因素,只有通过了安全原则,机器人才能投入使用。绝对防止安全事故、安全故障发生。
库卡目前的重心都放在一般工业领域。在杨嘉箴看来,一般工业领域的市场很大,因为它和整个经济形势波动息息相关。
库卡公司很注重行业之间的合作,在合作中互相学习,互相进步,库卡机器人有限公司与西门子工业驱动技术集团日前宣布将展开全面业务合作。合作的主要内容是集成库卡机器人与西门子数控机床技术开发和推广用于数控机床上下料机器人的解决方案。学会规划是他给机器人行业的建议
近期大热的机器人行业受到很多企业追捧,富士康和娃哈哈也想分一杯羹。但在杨嘉箴看来,百万机器人这件事比较悬。
富士康是靠降低生产成本在众多组装企业中胜出,但机器人显然不适合这个理论。如果一味的降低成本,做出来的东西精度、负载、效率等都达不到,做出来只是一个概念,不会实际应用。
在杨嘉箴看来,通过这件事情可以得到一点启示:要学习德企。德国人讲究规划、市场效益,讲究流程。而这些很适合机器人行业。
根据国际机器人联合会(IFR)的数据,2011年是工业机器人产业自1961年以来最蓬勃发展的一年,全球市场同比增长37%。而中国市场则成为增幅最大的市场这一年,中国工业机器人销售量达22577台,较2010年实现了50.7%的增长。数据表明,中国有望于2014年成为世界最大的机器人市场。据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的发展策略,中国已加大对高端装备制造业的发展,这将进一步推动对工业机器人应用的需求。
就库卡来说,中国市场占有率超过20%。今年全球销量一万五千台,中国超过三千。杨肯定的说道:"从国家来说,中国的机器人市场将来肯定是全球最大的。"
点评:库卡坚持多元化创新的发展,增加机器人技术含量和应用研发的投入,完善服务体系和优化解决方案,以满足市场不断增长的需求,帮助客户改善生产工艺,提高生产效率和产品附加值的同时,推动其企业自身的创新性和可持续发展。世界上第一台库卡制造的大型娱乐机器人Robocoaster就是库卡推出的。让我们拭目以待在杨嘉箴的带领下,库卡技术部又会给我们带来哪些惊喜!
三、发那科上海总经理钱晖
如今占据全球最高份额、被业界称为"世界机器人专家"的发那科在2005年的时候只有6千万的销售额,说出来,恐怕大家都难以相信。
企业想要发展壮大,工业机器人维修,不免要对自身特性及行业背景作出合理的战略规划。在基本由外资公司占领的机器人行业,上海发那科正是遵循着这样的道路,在短短十几年间冲破重围,一跃成为全球最多样化的机器人制造商。
#p#分页标题#e#上海发那科公司成立于1997年,由上海电气与日本FANUC合资建立。由于中日双方的工作分配和定位不明确,最初公司的经营并不顺利,2005年的销售额只有约6千万。就在那一年,公司策划了战略转型,由日方主导机器人的本体研发,中方主导应用研发,并且在技术研发及市场营销两方面进行重点开拓。此后发那科的销售额每年增长近40%,达到现在的高度。将智能机器人进行到底
公司总经理钱晖介绍,2006年之前公司根本没有研发团队,现在不仅成立了专门的应用技术中心,还和国内多所大学、研究院建立了合作项目。机器人的加工、安装程序都通过一套完善的供应链体系外包完成,这样在节约成本的同时,使得公司能够更专注于技术研发,产品的升级换代往往比其他公司更快更好。
伺服驱动是机器人的核心技术,主要依靠数控马达可靠稳定的控制,而自主研发的CNC产品是发那科最大的优势。基于这样的基础,研发机电一体化的机器人及智能机器产品将易如反掌。公司的工业机器人普遍拥有先进的视觉传感系统,甚至能感知三维形象。
对于国内外市场的差异化定位,是公司的另一个制胜法宝。中国企业对于机器人的需求量在近几年不断上涨,上海发那科立足于科技开发的优势,结合本土化企业的需求,提供个性化的方案,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公司产能增加,高效可靠的机器人自动化系统的前景必然无限光明。
点评:在众多机器人厂商中脱颖而出,发那科有它自己的诀窍:量身定制的流水线生产服务。
机器设备出现了故障,其他公司可能会转而寻求第三方,而发那科自己就可以解决。钱晖表示,通用、大众、海尔、日产、本田等诸多大型企业都将发那科看作最佳供应商之一。开发出更节能环保、快速精准的机器人,是公司未来不断追求的目标。
不仅仅有大众产品,同时又有自己独特的技术。在钱晖等的领导下,上海发那科向着智能化的道路越走越远。
四、富士康董事长郭台铭
作为富士康董事长,郭台铭一直很"忙",甚至在看似与本业不搭边的机器人中,其"出镜率"也比很多专业人士高很多。这,都是拜"百万机器人计划"所赐。
2011年7月,郭台铭表示,未来3年内富士康新增的100万台机器人将用来完成简单重复的工作,推行"百万机器人"计划。他希望到2014年装配100万台机械臂,要在5到10年内看到首批完全自动化的工厂,并在数年内通过自动化消除简单重覆性的工序。2012年初,郭台铭在考察富士康晋城科技工业园区证实,富士康已经启动"三年内造百万台机器人"计划。百万机器人计划
百万机器人计划概念已提出一年多,但这个话题始终没有降温。2013年年初,"富士康暂停招工"的新闻充斥各大媒体,很多人猜测,与他们的"百万机器人计划"相关。富士康之所以有底气全面叫停招聘工作,很大程度上是源自于其人工与自动化生产线分工上的调整。自从郭台铭宣布"百万机器人"计划后,一些引进了自动化生产线以及机器人的富士康工厂已经显现出了效果。原先需要二三十人的组装线,如今可缩减到5人,所做的工作也仅是操控机器人,大大减轻了工人的劳动强度。而且机器人可持续工作,便于管理,有效地提升了生产效率和产能。面对诸多利好,富士康也正积极地实施从"手工时代"迈向"机器人时代"的发展战略。
富士康发表有关自动化的声明,也许也可以视作是其施压各地政府实施更多政策来帮助它带来稳定的劳动力的方式。富士康回应称,其自动化计划旨在帮助它生产更多精良的产品,并提高劳动力的工艺。
在技术上,富士康从不公开示弱。郭台铭罕有地描述富士康工业机器人研发状态的言辞之一,就是向媒体表示,机器人制造基础在于硬件、关键零组件、软件、系统集成以及远端遥控,而这五项技术现在富士康都有。
虽然郭台铭对百万机器人计划抱有很大的希望,也很有信心,但很多高管还是对大规模上马机器人持反对意见。因为自动化的最大难点之一是生产线要重新设计。在富士康,有些工位看似简单,但无法自动化。尤其是需要弹性和即时判断的工位,目前机器人还做不到。这也是为什么一些富士康事业部对上马机器人持反对态度,他们认为"大部分现有工序还不适合用机器人"。
点评:今年是这个计划实行的第二年。经过一年的发展,现在很多人却不太乐观。
实现"百万机器人计划",富士康要攻克很多难题。首当其冲的就是技术。富士康属于机器人制造领域的'后起之秀',并非其专业和特长。此外,制造机器人要受高制造成本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目前国际也无大规模应用。机器人研发要求庞大的资金支持,这对成本控制要求苛刻的富士康来说,"认识并不统一"。特别是在2010年公司首次亏损以来,富士康一直在采取行动控制开支。而机器人虽然好处多多,但在某些方面,仍然达不到人手那样的灵活程度。
对于富士康,工业机器人或者自动化生产设备是它们提升制造能力和开发新市场的机会。但是基于技术难题与庞大的资金要求,富士康的"百万机器人"计划道路任重道远。
预知后事如何,还是坐等结果吧!
五、新松机器人总裁曲道奎
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创立于2000年,隶属中国科学院。是目前国内规模大、产业线全、最具影响力的高端装备产业集团。沈阳新松机器人自动化股份有限公司总裁曲道奎博士也兼任机器人技术国家工程研究中心副主任、曾主持过国家863项目"数字伺服驱动系统研究",主持并参与了中科院重大项目"集成化智能激光加工机器人系统"研究。
在他看来,再工业和新工业革命的一个核心实际上就是机器人加智能设备、加信息技术。通过智能制造,欧美实际要重新垄断高端制造,这是他们的目的。
国家发布了智能制造"十二五"发展规划,我们的目的也是要发展工业跟信息化,我们叫两化的深度融合,大力培育和发展智能装备产业,目的是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库卡机器人,提升生产效率、同时减耗,实现制造过程的智能化、绿色化,保证持续发展。智能制造将改变传统管理模式
新松机器人在智能化道路上打开了一条路。曲道奎认为机器人与智能制造,在模式变革里面关键的一个支撑作用,称它为变革的基石。支撑新工业革命的核心技术是机器人技术!
机器人近几年呈爆发式的增长,从08年开始,全球金融危机,所有的行业几乎都在萎缩和下滑,但是只有工人机器人这些年里还在快速增长,中国近三年增长更是全球最快,中国将成为全球最大的机器人市场。
#p#分页标题#e#现在以机器人为主体的制造模式已经启动,并且已经是快速地发展。最早完全是人工制造,后来是设备制造,包括各种自动化线、刚性生产线等等,现在的发展实际上逐渐发展成以机器人为主的新的智能制造模式。"走智能制造是我们唯一一个路径或者唯一的出路。"他很看好智能机器人。
作为中国机器人行业的大佬,曲道奎先生表示,"目前,工业机器人企业的竞争归根结底在于产品技术上的竞争能力,只有在产品技术含量以及产品的先进性上被市场认可,才能够谈及价格和成本。"
点评:新松机器人在不断强化自主创新能力,通过"高起点投入、高层次人才、高档次产品",强化创新中的自主地位,不断提升产品核心竞争力。如今,新松机器人每年专利申请量逾百项,公司自主技术及产品多次打破国外技术垄断,工业机器人系列产品也荣获"中国名牌产品"称号,铸就中国机器人大佬之位。
六、上海机电董事长徐建国
2013年7月29日,上海机电公告称,已注资入股纳博传动,并完成相关工商注册。这意味着上海机电开始探索和开拓具有中国特色的工业机器人市场。
上海机电股份有限公司定位是机电一体化平台,公司重点要发展机器人业务。"上海国企改革+上海机器人产业基地"两重曙光叠加下,作为先进制造业代表,具有国际竞争力。布局机器人全产业链
机器人是上海机电重点要发展的,也是集团重点要发展的。2012年4月上海机电增资入股纳博传动,增资完成后,公司占51%股权,日本纳博占49%股权,中方控股。纳博传动原系日本纳博在上海设立的一家全资子公司。定位是减速机和主机厂配套,在中国有自己的客户,做售后服务,负责中国区日本纳博减速机销售。产品主要供应于多关节工业机器人制造商及工业自动化系统集成应用行业制造商等。此次,集团让上海机电发展减速机,表明集团愿意把机器人产业板块放到上海机电来做。
上海机电母公司上海电气早年与日本发那科50%对50%合资成立的上海发那科机器人有限公司,经过15年发展目前这家公司在国内销售收入已达20亿元,净利润超过1亿元,年售工业机器人4000台。
目前又注资入股纳博传动,强势进军工业机器人全产业链,让我国机器人在在技术工艺上处于劣势、产品价格毫无优势的尴尬局面中似乎看到了一点曙光。
点评:"打铁还需自身硬",当外资企业纷纷涌进中国市场时,本土企业应及早做好市场布局,但更重要的是锻炼和提升自身水平。只有自己强大了,才有可能抢到市场蛋糕。上海机电在工业机器人潜在巨大市场的背景下进入行业,和日企合作,有一定的技术优势。同时,政府背景又有很大的支持,上海市政府很看重机器人产业基地的打造,四大国际工业机器人巨头基本在上海及周边设厂,有基础。上海市周围还有很多的汽车厂商、高端制造业等,土壤很合适。
技术、市场、政府,我们有理由相信,在各方面利好的情况下,上海机电会走出一条属于自己的工业机器人道路。
七、爱普生(中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小池清文
近年来,工业机器人在全球工厂发挥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在包括电子零部件和食品在内的多元化产品的生产过程中,工业机器人承担了输送、装配和包装产品的工作。对众多制造企业而言,它已成为生产流水线上不可或缺的重要部分。据预测,无论是在发达国家还是新兴经济体,机器人的需求都将持续增长。
爱普生从1981年就开始从事手表的精密的组装,推出小型化、高精度、高速度的机器人产品,并从行业应用中细分出不同型号以满足客户的需求,同时也得到市场上的认可,譬如爱普生Scara机器人市场份额持续保持业界第一的水平,爱普生可以称得上是世界领先的小型工业机器人专家。据称,未来五年爱普生将继续完善在电子行业的机器人应用,并推出丰富的产品线来满足客户的需求。
爱普生(Epson)是世界领先的6轴机器人厂商之一,同时业已成为4轴SCARA机器人的主要供应商。早在1993年,爱普生就制造并销售了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的产品当时世界上最小的微型机器人Mon-sieur。爱普生以极高的可靠性闻名于世,其六轴机器人兼具高速度、高精度、低振动以及出色的耐用性等多重优点,大量应用在电子元器件、汽车和食品等多个制造行业中。让机器人更智能在今年的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上,的爱普生(中国)有限公司携旗下最先进的C4系列六轴机器人及SCARA机器人亮相工业机器人展。除了爱普生六轴工业机器人以外,本次参展的还包括爱普生主流产品SCARA工业机器人,在这一领域,爱普生已保持着全球市场占有率第一的地位。而2013年推出的不仅仅是这几个新品,还有自律型双臂机器人、H8机器人等在行业领先的机器人出现。
点评: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和国内外金融环境的变化,人力成本上涨、人员的流动、人民币升值,给国内生产制造企业的生存发展带来了巨大挑战。中国制造业从粗放式向机械化高技术含量产业转型已成必然趋势。中国制造企业,尤其是劳动密集型企业急需以机械代替人工,以提高生产力和生产效率,强化品质的稳定性,降低劳动力成本。爱普生的小型工业机器人正符合这一新兴机器人市场趋势,近年来发展迅猛,已占有该领域大部分市场份额。未来,爱普生将继续助力中国制造业自动化。
虽然看似不怎么露面,比较低调,但爱普生在机器人行业的领先,与董事长小池清文的领导是分不开的,称他为机器人行业有影响力的人物也不为过吧。
八、沃迪总经理佘振强
从做食品加工整线交钥匙工程,到敏锐地看到了工业机器人行业的市场,"变、渐进、学习力"--上海沃迪装备的核心竞争力。
上海沃迪自动化装备股份有限公司是我国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国产工业搬运机器人生产厂家,从自动化食品装备领域,到如今的工业搬运机器人领域,上海沃迪成功地整合了食品装备和现代智能物流搬运技术,成为中国工业搬运机器人产业中的一匹黑马。从2009年第一台机器人问世以来,沃迪始终坚持自主创新、充分发挥"产、学、研、用"的科学体系的资源整合作用,到现在已形成了3种规格、年产近300百台套的生产规模,并参与了多项国家科技部、国家工信部和市重大装备科研项目。做中国自己扛大包的机器人
沃迪在立足果蔬生产设备基础产业的同时正在快速挺进一个潜力巨大的市场--工业机器人市场。
#p#分页标题#e#"搬运机器人,市场很广阔,2013年上半年业务比例在沃迪已经占到了60%。"在沃迪看来,工业机器人近两三年的需求增长明显,这也是沃迪后续需要增长产能的领域。据悉,沃迪2006年涉足搬运机器人,不仅进行了技术的研发,还做了一系列生产准备。2011年仅能产销了几台机器人的沃迪,现在的搬运机器人年销售已经近200台,预期今年销售目标300台将直接"出库"。
由于近两年劳动力成本的持续走高,工业企业对于搬运机器人的需求度越来越高。研制"搬运工",是沃迪刻意选定的细分市场,"做中国自己的机器人"就是沃迪的目标。
目前沃迪搬运机器人已实现出口。"'造中国自己的机器人'不仅需要重视技术,还要重视产业化能力;没有自主知识产权,只一味地跟风模仿,是没有前途的;没有产业化而想一步登天,仅想在最尖端的技术上跟老外竞争,也是走不远的。"沃迪在保持产业化进程基础上,坚持科技研发投入和知识产权申请。迄今为止,沃迪已经拥有各项专利60多项专利。
在佘振强总经理看来,研发生产工业机器人是沃迪立足原有食品装备产业基础上的又一次突破和扩展,正是是通过遵循"变、渐进、学习力"的企业法则,沃迪具备了国内食品装备和机器装备行业的领先者地位,沃迪并将继续遵循这一法则最终实现"凝中国精神、铸百年沃迪"的企业理想。我们期待不久的将来看到沃迪更精彩地再一次华丽蜕变。
点评:随着我国经济发展面临转型,制造业智能化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中国已成长为世界第二大机器人市场,但是中国自己的机器人却在技术、价格上弱于国际品牌,机器人本土化亟待解决。沃迪的目标--"做中国自己的机器人",在这个时代就显得尤为重要。
沃迪目前每年的研发成本占到销售成本的8%,这表明沃迪早已意识到研发水平对这一行业的重要性。企业生产的主要产品--搬运机器人,也具有多个行业的普适性,其产品的市场需求覆盖面很广。秉承着这种理念,相信总有一天,沃迪会成长为中国本土机器人的骄傲。
九、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董事长何敏佳
提起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州数控),在数控系统乃至机床行业鲜有人不知,他们已经连续12年蝉联国内数控系统行业销售额的第一位。在工业机器人行业,经过六七年的打拼,可以说广州数控为国产工业机器人冲出了一条生路。
身处华南机械加工中心腹地的广州数控,早在07年便敏锐地感受到一些外部市场环境的变化,包括劳动力成本的上升、工厂自动化程度的提高等。对此广州数控调整了战略思路,在全国32个省市都建有销售网络,在国外还有代理服务。借助广州数控已有的品牌优势,打造工业领域的完整产业链,进行上下游的延伸,工业机器人的制造,正是这种战略思路的体现。突破核心技术的基础是人才
广州数控目前承担国家863项目工业机器人与专用电机方面的研究,并是国家机器人标准的起草单位之一。在产品研发方面,广州数控独创了一种他们自称为"并行研发"的模式。即每种产品研发的项目,公司都会同时安排2~3个研发室交叉进行研究。这样不仅提高了产品研发的速度和水平,并形成了有效的内部竞争机制。制造出来的工业机器人,不推广到市场,而是先大量在公司车间里使用,工业机器人是按照精密、小型机床的模式去生产的,对零件、整机的制造,都实行严格的监测等程序,以保证产品的质量。
广州数据致力于核心技术的开发,工业机器人的主要核心零部件,如控制系统、电机,全部自主研发。据了解,工业机器人的四大组成部分成本分布为,本体成本占22%,伺服占24%,减速器占36%,控制器为12%。如果不算减速器,广州数控可控制的成本就有58%,而将来再加上减速器,这个比例将增加到96%。高比例的自主研发,合理的价格,一直是广州数控得以在数控系统以及机床行业立足以至盈利的法宝。如今,广州数控将这一做法再度推广到工业机器人产品上。
点评:他们的负责人曾说过:"广州数控的工业机器人95%以上的部件为自主研发,具备100%的知识产权。"这在当代的中国机器人行业中显得弥足珍贵。在这个时代,只有劳动,没有技术是不能立足的。而广州数控恰好看中技术,注重研发。据悉,广州数控拥有300人以上的研发队伍,千人的研究院,1万平方米的中试基地。在规模化方面,计划今年生产400台工业机器人,到2015年,要完成1000台工业机器人的生产,以后还将实现1万台的规模。
"打造南方的机器人工业制造中心",这是广州数控制定的工业机器人的远景目标。有董事长带头注重人才的培养,相信,他们离这个目标也不远了。
十、十二五服务机器人重点项目专家组组长王田苗
据IFR数据,2005-2012年间,全球工业机器人的年均销售增长率为9%;而同期中国工业机器人的销量则以年均25%左右的速度高速增长,且在2012年底,中国超越韩国成为仅次于日本的全球第二大机器人市场。资料显示,2012年全球机器人总销量的70%集中在日、中、美、韩、德五个国家,其中中国独占15%。相比日本、韩国约300台/万名工人的机器人保有密度,中国该指标仅为21台/万名工人,这个数字甚至远未达到55台/万名工人的国际平均水平。本土机器人崛起关键:核心零部件国产化国家科技部"十二五"服务机器人重点项目专家组组长王田苗在表示,中国工业机器人产业增长是刚性的,我们工业机器人和西方万名工人拥有台套数相差十倍。现在的规模,大概在50亿到100亿,未来2020年,需要的装机量30到50万台,将会带动300多亿。
作为工业机器人巨大市场的中国,自己本土品牌却不太光彩,不仅在技术上不能和国际品牌比,甚至在我们一直很有优势的价格上,机器人也落后于他人。针对这个问题,王田苗有他自己的看法:"只有通过国家在高端制造领域的长期投入,实现部件国产化、自主化,大幅降低成本和定价,我国工业机器人规模化应用的时代才会到来"。据介绍,机器人的核心部件包括电机、伺服系统、驱动系统以及减速机,其中减速机占机器人成本的35%左右。把握住核心部件,本土机器人崛起有望。
对机器人产业形态今后的发展做了预示:将三分天下,一个是系统集成商,第二是机器人主机厂,第三是一大批中小型企业专机的企业和零部件配套。现在机器人产业只是冰山一角。将来,机器人会渗透到各个行业,机器人维修,从通讯到医疗,到制造、服务等等。
点评:作为国家科技部"十二五"服务机器人重点项目专家组组长,王田苗在看待机器人问题上有他自己独到的见解,用很幽默的方式说在超市里卖机器人"太天真",选择到南极去考察智能机器人。对中国的机器人则抱有很乐观的看法,相信,在他的带领下,国家机器人项目会越做越好,为国产企业指导方向。
#p#分页标题#e#结语:纵观2013年,工业机器人行业可谓是风生水起。国际老品牌仍然发挥着自己的优势,不断创造新的产品,国产品牌,如新松等则不甘示弱,努力打出自己的一片天。撑起工业机器人行业的正是这些有影响力的人物,不能说行业缺少他们不行,但是他们的存在确实对行业产生了重大影响。在这些人的带领下,我们看到更好的工业机器人行业。不管今后如何,他们都应当载入工业机器人史册,这也算是我们对他们的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