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机器人资讯 > 【盘点】2016年度机器人领域十大言论

【盘点】2016年度机器人领域十大言论

日期:2018-04-20   人气:  来源:互联网
简介:2016年,是人工智能格外闪耀的一年。尽管“人工智能”这个名词已经诞生了60年,但其商业化进程却是一路崎岖,直到今天才开始初露锋芒。无论是会下棋的谷歌AlphaGo,还是打不倒的波士顿动力Atlas,都让人们在惊叹之余看到了人工智能背后潜藏的巨大商业价值。资本……

2016年,是人工智能格外闪耀的一年。尽管“人工智能”这个名词已经诞生了60年,但其商业化进程却是一路崎岖,直到今天才开始初露锋芒。无论是会下棋的谷歌AlphaGo,还是打不倒的波士顿动力Atlas,都让人们在惊叹之余看到了人工智能背后潜藏的巨大商业价值。资本的青睐使得无数的青年才俊涌进人工智能创业圈,而互联网巨头们也在疯狂的跑马圈地,未来或许将会迎来一个比互联网变革更深刻的人工智能时代。

各路学术及商业大咖也纷纷加入有关人工智能与机器人的激烈讨论中:机器人会不会对人类造成伤害,会不会让人类事业等问题一直都是大家关注的热点。毫无疑问,大咖们的言论也左右着人们的思考及舆论方向,既开启了人们对于未来朦胧神秘的想象,也暗示着未来科技产业发展可能会带给人们生活的种种影响。

接下来就带您盘点2016年有关人工智能与机器人领域的十大言论,有关未来,看看大佬们怎么说:

霍金:人工智能的进步可能引发灾难导致人类灭绝

近日,霍金在外媒的专栏中发文,对人工智能的发展作出警示,他说“科技已经摧毁了许多传统制造业和蓝领岗位,下一步可能给中产阶级带来类似灾难。”

在专栏中,霍金用工厂自动化已经让众多传统制造业工人失业类比,说人工智能的兴起很可能会让失业潮波及到中产阶级,最后只给人类留下护理、创造和监督工作。人工智能和日益发展的自动化将会大量取代中产阶级的工作,导致社会更加不平等,还有可能引起严重的政治动荡。

谷歌人工智能教父奥弗里·辛顿:5年后机器能力媲美人类

福布斯记者在专访人工智能教父杰弗里辛顿(GeoffreyHinton)时,他谈到了很多关于人工智能的看法。在他看来,神经网络正在向大脑靠近,AI的火爆不是因为其技术和原理,所谓的隐患更只是一个科技界的政治问题。他更是透露,AlphaGo拥有了直觉。

辛顿早在1970年代初期就开始从事人工智能科研工作,是名副其实的AI先驱。曾先后供职于萨塞克斯大学(位于英国)、加利福尼亚大学圣地亚哥分校、剑桥大学、卡内基梅隆大学、以及伦敦大学学院,现任多伦多大学荣誉教授。他曾获得过机器学习领域的加拿大国家研究大奖,该奖项为联邦政府给予科学研究的最高荣誉及财务资助。2013年3月,辛顿的公司被谷歌收购,其也随之加入谷歌。

辛顿一直享有“深度学习”教父之美誉。他表示,目前最强大的机器仍比人脑小100万倍左右。机器只有相当于10亿个神经键的人脑力量,而人脑当中的神经键高达1000万亿个。神经键是人脑中神经细胞之间的连接物质。

不过,辛顿表示,机器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年变得更加成熟与强大。

当被要求预测机器还需要经历多长时间才能拥有与人脑相当的能力时,辛顿回答称,“5年多时间。我拒绝就5年之内的情况发表任何评论,因为我认为,我们在5年内不会看到太多的变化。”

除此之外,辛顿还就人类是否应当对人工智能感到恐惧一事发表了自己的意见。他表示,“任何新技术如果被坏人使用了,那么后果就会非常糟糕。但是,这更多的是一个科技界的政治问题。”

埃隆·马斯克:人工智能将夺走人类工作,“养家糊口”政府来承担

马斯克也曾是AI的坚定反对者。2015年,他以其著名的“AI恐惧论”与霍金同获当年的反科技进步奖——“卢德奖”。但就在同年12月,马斯克突然宣布与科技孵化器YCombinator掌门人SamAltman共同创建了一家非盈利人工智能公司——OpenAI。

2016年6月,据英国《每日邮报》报道,特斯拉CEO伊隆马斯克在最近的CodeConference大会中发表了一些天马行空的言论。他指出,我们“可能”生活在一个电脑模拟游戏中,如今电脑游戏技术已经发展到游戏与现实难以区分的程度。此外,他认为我们需要开发大脑的人工智能神经层以提升脑力,按照人工智能的发展,未来人类在智力上将被远远抛在后面,并沦落为人工智能的宠物。

你永远猜不到马斯克下一秒是否会“推翻”自己上一秒的结论。但对于AI这项事业,马斯克坚称自己仍然反对“不合理的AI”。建立OpenAI的目的是为了防止AI被巨头垄断或错误利用,而最好的办法就是让AI普及化。

自此以后,马斯克对AI的兴趣呈现爆发式增长,除了自己的产品,谈论最多的便是对人工智能普及化的未来设想。而最近,马斯克接连通过美国电视台CNBC与英国《每日邮报》表达了关于AI的新设想,不过这个愿望需要有政府的支持与参与:

计算机、机器人与人工智能技术将组成未来的主要劳动力,同时,人类将逐渐无事可做。随着越来越多的工作交由机器人来完成。某些工作,譬如卡车驾驶,将可能很快就会被自动化技术所取代。

在人类被机器取代后,政府将不得不为普通人支付统一标准的工资,而“这将是我们唯一的选择”。

机器正在加速进入劳动力市场。这或许将迫使我们丢掉新工作,但也意味着我们有更多时间享受自己的生活。

可以想象,如果未来没等机器人全部上岗,许多“懒汉”就会纷纷放弃工作。此外,这对国家财政支出也是一个巨大的负担,每年花在这上面的资金将高达1500亿瑞郎。到时候,拿什么来填补这项财政缺口

值得一提的是,对于“机器人取代人类”这个观点,奥巴马的看法几乎与马斯克如出一辙。他告诉《连线》记者,从历史角度来看,人类曾无数次地对技术进行更新换代,但最终结果却显示,新技术最终帮助我们创造了更多的就业岗位。

李彦宏:人工智能是互联网的下一幕,是新时代的电能!

在人工智能大火的2016年,李彦宏也多次在公开场合发表言论,表达移动互联网时代红利结束,人工智能将是互联网下一幕的观点。

6月在第十一届百度联盟峰会上,李彦宏说:“我们经历了PC时代,正处于移动互联时代,即将迈入一个万物互联的智能互联网时代。”

在9月1日举办的2016百度世界大会,更是以“AIisthenewelectricity”为主题,将AI比喻成100多年前兴起的电能,将成为一种无所不在的基础要素,李彦宏的整场演讲也颇为烧脑。李彦宏不仅当场演示百度大脑的最新研究成果,更是宣布百度将全力转型为一家以人工智能为核心的技术驱动的公司。

而在11月乌镇举办的第三次世界互联网大会上,百度在乌镇设置了一座无人驾驶体验站,世界互联网大会开幕当天,百度共投放了18辆无人驾驶车供乘客试乘。李彦宏在会议上演讲时再次提及人工智能,谈及未来互联网的发展机会,李彦宏认为一定在人工智能之中。

在今年《麻省理工科技评论》评选出的全球最聪明的50家公司榜单中,百度排名全球第二,第一是亚马逊。而同是BAT的腾讯排在第20位,阿里巴巴第24位。而且在此之前,美国权威杂志《外交政策》也评选出“全球500个最核心人物”,李彦宏因“智慧”入选。

曲道奎:全球机器人正处在洗牌的转折点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网站所有人,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