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机器人资讯 > 新时达机器人周朔鹏:上海机器人产业只能走高端路线

新时达机器人周朔鹏:上海机器人产业只能走高端路线

日期:2018-09-04   人气:  来源:互联网
简介:2013-2016年国际机器人联合会预计中国工业机器人总增长高达52%,年均增长在17%左右,将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市……

2013-2016年国际机器人联合会预计中国工业机器人总增长高达52%,年均增长在17%左右,将是全球增长最快的市场。

近日,在上海嘉定记者采访了新时达机器人有限公司(下称新时达机器人)副总经理人周朔鹏,他带着记者参观了新时达的机器人车间一排排的成品机器人,有焊接机器人、喷漆机器人等。

新时达机器人,是新时达的子公司。它是机器人产业的新锐,其参与了海立集团的钣金车间自动化改建,与海立集团有很多合作。

在周朔鹏看来,能如新时达一样完整设计生产机器人的企业国内少见,一把手就可以数过来,他认为只要能做好系统就可以在这个行业立足,而做好系统必须要有自动化方面多年的积累。

对于上海机器人产业,他认为由于上海的产业成本较高,只能定位高端机器人,避免与国际品牌的直接竞争,在足够大的市场中找到合适的细分行业,但一定要抓住目前的窗口期。

国内货真价实的机器人企业不多

记者:国内机器人企业很多,这个行业市场怎么样?

周朔鹏:首先对市场有很多人理解得不透,有人说有太多的公司想要做机器人,但实际上绝大多数都是在拼装机器人,甚至连拼装机器人都不能算,更多的还是在做设备集成。最近,央视的一档节目,他们的资料说中国有480多家涉足机器人的公司,我觉得如果真有480个公司还是蛮好的。20世纪70年代,日本机器人很热,当时,他们也有近两百多家涉足机器人的公司。我是觉得这是好事,有这么大的一个群体在做这个产业,还有更大群体在关注这个产业,这些人都在推动这个产业的发展,库卡机器人何服电机维修,这对中国的机器人产业来讲是巨大的利好。在很多力量共同的推动下,一个产业更容易成熟,但最后留下来的企业一定是有技术储备、技术创新的公司,就像现在的手机产业。

大家也会说,有这么多家公司参与到这个市场,会不会像太阳能那样很快产能过剩,我认为不会,太阳能产业只要有钱买设备,就能加工制造这个东西,这和机器人产业不一样。机器人是知识密集型、人才密集型、资本密集型的产业,你得有人去研发,还要有技术的积累和沉淀,需要一定的时间,然后,还得有钱,这是个需要投入很大的产业。国内同时具备这些条件的企业就很少很少了。

中国有钱的公司很多,但是他有成熟研发团队吗?另外他的主业是做驱动、控制类产品的吗?研发机器人需要产业基础的基垫。这就形成了行业门槛。所以现在有很多公司在投钱做机器人,但真正取得成果的不多。所以不单是钱的问题,如果仅仅靠钱就能砸出像样的机器人产品,那就真会出现风能、太阳能的局面。有技术积累还可以贷款,可以融资,但是人才和技术经验的积累不是一时半会儿可以速成的。

新时达从1990年代开始一直在做驱动和控制产品。这样的公司在国内是比较少,所以,新时达做机器人是产业能力的顺延。机器人的软件、控制器、驱动器以及本体等核心部件,都是我们自己研发的。

记者:中国机器人大概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起步的?

周朔鹏:国外机器人发展四五十年了,他们1990年以后进入中国市场,基本垄断了中国的市场。2007年国家863计划支持奇瑞做机器人,他们最早的机器人我参与了,后来,在奇瑞三焊车间使用的第一台奇瑞自己的机器人就是我参与研发的,当时参与这项工作的还有埃斯顿的王博士。那时做机器人在中国还是个非常新的话题,熟悉这个产业、进入这个产业的人当时非常少。从2009年之后,国家开始重视这个产业,特别是金融危机后,国外感受到产业空心化问题,机器人维修,提出了很多制造业回归的想法。

今天,国外的机器人产品几乎垄断了中国的机器人市场,就像一个刚开始学习走路的小孩子,你刚开始走路就面对着非常强大的竞争对手。但是好在中国的市场足够大,国外的机器人即便是在中国的销量很大,去年世界机器人组织IFR的一个数据说,中国新增三万多台机器人,但是,三万多是不足以填满中国市场的。所以我们在机器人产品的推广过程中,国内对手很少,都是直接面对国外的竞争对手的。

机器人最核心的是软件

记者:量大还是不大呢?

周朔鹏:这个量不大,就算是abb,2013年也就四五千台。2013年中国机器人产业联盟也有一个数据,说国产机器人九千多台,各种各样的机器人产品全都算进去,是这样一个数据。中国国产的九千多台机器人绝大多数在低端市场上,国产高端的机器人产品并不多。

记者:做焊接机器人的多一点是吧?

周朔鹏:是的。国产机器人一般是焊接、喷涂还有搬运的多一些。其实机器人从机械构型上是有差别的,焊接机器人针对焊接工艺要求去设计;喷涂机器人要能防爆,这方面国产机器人做得还不是非常好。

还有一些特种机器人,根据用的场合不同,会有不同的机械构型,但这并不是机器人最核心的东西。他长成什么样已经不重要,最重要的是软件,打个比方,大家都有大脑、四肢,但这并不是人与人之间主要的区别,人和人不同主要区别在于他们的教育背景、受过的培训不同,也就是脑袋里的东西不同,相当于软件的不同,所以机器人更多的是个软件产品,而不是一个机械产品。你看谷歌在干什么,谷歌收购了十几家机器人公司,而这些机器人公司都是以软件见长。现在有一个叫ROS的机器人操作系统,是一个软件、一个机器人开发平台。不管5年也好,8年也好,最后谁拥有机器人的完整的软件系统开发的能力,谁最终就能赢得这个市场。机器人是一个高科技产品,但是太多的业内人不把他当高科技产品,以为拼拼装装就可以了。

记者:做机器人的核心技术是什么?

周朔鹏:我们常说的机械本体、精密减速器、控制器、伺服驱动器和电机五大核心部件构成机器人。其实这里面忽略了最重要的软件。机器人应该有六大部件,第一就是软件,第二个是它的控制器,然后才是驱动器、电机、减速机这些东西。以库卡为例,库卡的机器人软件是自己开发的,控制器是工控机,控制卡是自己开发的,驱动是德国的力士乐帮它定制生产的,电机是西门子的,减速机是日本的Nabtesco,还有捷克的Spinea,机械本体是自己设计的,机械部件也都是外协加工,然后在松江的总装厂组装到一起。

库卡做了什么?软件和整个系统的设计是他做的,控制器、驱动器、电机外包给别人,帮他定制开发,但是千万不要以为这是通用的产品。最关键的系统设计是库卡做的,整个系统完完整整设计好,控制器做哪些控制,哪些功能是驱动去实现的,如何构成这样一个完整的、复杂的系统。在完整的系统设计的基础之上,再把各个部分分开,外包给不同公司去帮他定制,最后自己总装。

免责声明:本网部分文章和信息来源于互联网,本网转载出于传递更多信息和学习之目的。如转载稿涉及版权等问题,请立即联系网站所有人,我们会予以更改或删除相关文章,保证您的权利。